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土星环新发现:揭秘洛希极限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土星环新发现:揭秘洛希极限的秘密

引用
中国科技网
7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2/17/content_274375.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8A09QJB00
3.
https://www.sohu.com/a/811065219_121653456
4.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30324.shtm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968306347813008
6.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4/12-17/10337875.shtml
7.
h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page/34/

2024年12月,一项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颠覆了人们对土星环年龄的传统认知。研究发现,土星环可能与土星一样古老,拥有45亿年的历史,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不到4亿年。

这一突破性发现来自日本地球生命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他们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重新分析了微流星体与土星环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当微流星体以极高速度撞击土星环中的冰块时,不会简单地留下痕迹,而是会瞬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随后在土星强大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奇妙的变化:一部分被土星引力吸引,坠入其大气层;另一部分则挣脱土星束缚,飞向浩瀚的宇宙深处。因此,真正能够留在土星环上的“污渍”少之又少,这解释了为什么土星环能够保持如此纯净的白色。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土星环的年龄之谜,还让我们对洛希极限这一重要天文学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01

洛希极限:决定天体命运的关键距离

洛希极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在1848年提出。它指的是一个天体在接近另一个更大天体时,因潮汐力作用而开始解体的临界距离。

任何有质量的天体都会对其他天体产生万有引力,这种引力随距离增加而减弱。因此,当一个天体靠近另一个天体时,其不同部位受到的引力大小不同,从而产生潮汐力。如果两个天体靠得太近,较小的天体可能会因为潮汐力的作用而被撕裂。

洛希极限可以通过计算受力天体表面物质所受的自身引力和潮汐力来确定。当这两者相等时的距离即为洛希极限。具体公式如下:

[ d = R \times \left(2 \frac{M}{m}\right)^{\frac{1}{3}} ]

其中,(d) 是临界距离,(R) 是较大天体的半径,(M) 和 (m) 分别是较大和较小天体的质量。

实际情况下,天体可能既非完全刚性也非完美流体,因此真实洛希极限通常介于理论值之间。对于刚体洛希极限,假设天体不会形变且仅靠引力结合;而对于流体洛希极限,则假设天体可自由变形,更易被潮汐力拉长并破碎。

02

地球也曾拥有“土星环”?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地球可能在大约4.66亿年前也拥有过类似土星的环。在奥陶纪时期,地球的生命形态、板块构造和气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陨石撞击达到了高峰。研究显示,这一时期已知的近20个撞击坑都位于地球赤道30度以内,这表明陨石可能是从地球周围的一个岩石环中降落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地质学家安德鲁·汤姆金斯教授表示,21个撞击坑都相对靠近赤道,这在统计学上是不寻常的。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它们应该是随机分布的。

研究者推测,一个直径约为12公里的大型小行星达到了地球的洛希极限,根据过去对碎石堆小行星的测量,这个极限可能距离地球约15800公里。该小行星可能因与其他物体碰撞而严重受损,使其碎片松散,容易被地球的潮汐力撕裂。

汤姆金斯说,地球历史上已知约有200次撞击事件。通过研究地球大陆板块随时间的变化,作者发现奥陶纪时期的21个已知撞击坑都靠近赤道。此外,地球上只有30%适合保存撞击坑的陆地表面靠近赤道。如果撞击是随机的,而不是来自星环,那么大多数撞击坑应该会在远离赤道的地方形成。

大约在4.45亿年前,陨石撞击事件增加的时期过去几百万年后,地球全球气温急剧下降,这一时期被称为赫南特期。研究分析发现,与撞击坑同期,地球上有多个沉积物含有高水平的普通球粒陨石(一种常见的陨石物质)L型球粒陨石,而这些陨石暴露于太空辐射的时间比今天发现的陨石要短。研究作者写道,这一发现表明,一颗可能闯入地球洛希极限的大型、经历太空风化的小行星在地球附近解体。

汤姆金斯表示,他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确定这个环持续了多长时间,并揭示它如何影响了地球可能因恶劣气候条件而面临的进化变化。他补充道:“了解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生命的进化”。如果不了解材料的密度,就很难说这个环会是什么样子,但汤姆金斯估计,即使是一个微弱的环,从地球上也能看到。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地球历史上的一个惊人秘密,还为我们理解洛希极限在天体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03

洛希极限的广泛应用

洛希极限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天体的稳定性,还揭示了行星环、卫星系统以及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航天工程中也有重要应用。

  • 行星环:太阳系中许多卫星轨道位于洛希极限之外,但土星环等行星环则处于洛希极限内,无法聚集成更大的天体。

  •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这颗彗星在接近木星时达到洛希极限,最终分解成21块碎片,并于1994年撞击木星。

  • 火星的未来:科学家预测,火星的内卫星火卫一将在未来1亿年内进入洛希极限,届时可能会解体形成一个新的环系统。

洛希极限这一概念,让我们得以一窥宇宙中天体相互作用的奥秘。从土星环的形成到地球可能曾拥有的环,再到未来火星可能形成的环,洛希极限都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