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宁古塔”开城迎客:从流放地到旅游胜地的蝶变
“风雪宁古塔”开城迎客:从流放地到旅游胜地的蝶变
“风雪宁古塔”旅游项目于2024年12月23日在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景区正式开城迎客,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个以清代流放文化为背景的旅游项目,不仅让游客得以一窥历史的沧桑,更展现了宁古塔从苦寒之地到塞北“鱼米之乡”的华丽转身。
从流放地到旅游胜地:宁古塔的历史变迁
宁古塔,这个在清宫剧中常被提及的地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清朝统治东北地区的重镇,更是众多文人墨客的流放之地。据史料记载,1662年,清政府设立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标志着宁古塔作为军事和行政中心的地位正式确立。
然而,宁古塔这个名字本身却颇具趣味。据海林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肖甲文介绍,“宁古塔虽有塔之名,却无塔之实。”“宁古”在满语中意为“六”,“塔”则是“居址”的意思,合起来指的是当时地面上的六个大部落。
“风雪宁古塔”:一场穿越古今的文旅盛宴
走进镜泊湖景区,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的宁古塔。项目方精心复建了宁古塔旧城,从沙兰驿站到酒肆,从博物馆到商贸场景区,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
最引人注目的是“风雪宁古塔”户外实景演艺,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生动展现了流放者们在宁古塔的生活场景。游客不仅可以观看,还能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古代边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争议与创新: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然而,这个创意十足的旅游项目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将流放这样的历史苦难转化为旅游项目,有消费历史之嫌;也有人担心,过于娱乐化的呈现方式会消解历史的严肃性。
对此,牡丹江镜泊湖旅游集团品牌宣传部部长周冰表示,项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历史的严肃性与游客的体验感的平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宁古塔的历史,感受流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苦寒之地变“鱼米之乡”:宁古塔的现代蝶变
如今的宁古塔,早已不再是那个让人生畏的苦寒之地。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宁安市拥有8.5万亩世界珍稀的石板田,产出的“石板大米”自唐代渤海国时期就是珍贵的贡米。
在镜泊湖景区,游客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尝到新鲜的湖鱼。这里的“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肉鲜味美,享誉全国。每年举办的“镜泊湖冬捕节”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文旅融合:宁古塔的未来之路
“风雪宁古塔”项目的成功,为宁安市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项目启动后,景区游客量同比翻了一番。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宁古塔的历史文化。
宁安市文旅局局长张传文表示,未来将继续深挖宁古塔的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文旅产品。“我们将以‘文旅融合’为发展方向,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历史,在体验中传承文化。”
从流放地到旅游胜地,从苦寒之地到“鱼米之乡”,宁古塔的变迁见证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沧桑巨变。而“风雪宁古塔”旅游项目的推出,不仅是一次文旅创新的尝试,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