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蒙曼教授详解春节拜年文化:从年夜饭到贺年卡的讲究与深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蒙曼教授详解春节拜年文化:从年夜饭到贺年卡的讲究与深意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6A02JBL00
2.
https://www.globalpeople.com.cn/n4/2025/0126/c305917-21515514.html
3.
http://www.minqin.gov.cn/art/2024/2/10/art_465_1226851.html
4.
http://www.shangsi.gov.cn/
5.
http://sxhhy.com/29/14781.html
6.
https://www.huadu.gov.cn/zjhd/hdgs/ftrq/content/post_8531947.html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c720f9e4b03b991d8add7d.html
8.
https://www.lingyuan.gov.cn/html/LYSZF/202311/0169961068163943.html

“拜年”,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传统的习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新华访谈中,为我们揭示了拜年背后的文化密码。

01

年夜饭的特殊礼仪

除夕之夜,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时,一个有趣的细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蒙曼教授指出,与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的礼仪不同,年夜饭上敬酒的顺序恰好相反——年龄越小的人越先喝酒

这种看似反常的礼仪,实则暗含深意。蒙曼解释说,这与古代的“守岁”传统有关。守岁不仅是简单的等待,更包含了吃春盘、喝椒柏酒或屠苏酒等仪式。让年轻人先饮酒,既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也寄托了对年轻一代的美好祝愿。

02

压岁钱的前世今生

压岁钱,这个春节必备的“红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蒙曼教授介绍,最初的压岁钱并非流通货币,而是专门用于“压邪祟”的特制钱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逐渐演变为实际使用的钱币,但其象征意义始终未变。

蒙曼回忆起自己儿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连号的人民币,寓意“连中三元”。而且,与现在当面给压岁钱不同,过去人们会将压岁钱放在孩子的床头、床脚或枕头下面,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仪式感。

03

回娘家的讲究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蒙曼教授指出,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能单独回门,必须是“夫妻双双把家还”。而且,带回娘家的礼品必须成双成对,寓意好事成双。

有趣的是,由于“过去女人不进宗祠”的传统,有些地方的回娘家时间并不固定在初二。蒙曼解释说,有些地方的女性会在初三回娘家,因为初二是上宗祠的日子,即使跟着丈夫回门也没地方可待。

04

走亲戚的学问

大年初三,人们开始走亲访友。蒙曼教授特别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初三走亲戚要早回家,更要早睡觉。这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人们早回家是为了给老鼠留出时间,不打扰它们的“婚礼”。

从实际角度来看,这也符合人们的作息规律。经历了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初二招待姑爷的忙碌,到了初三确实需要适当休息。

05

接灶神的时机

大年初四,是接灶神的日子。蒙曼教授指出,与送灶神不同,接灶神的时间相对灵活,即使下午接也没问题。这个细节体现了中国人对神明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礼仪的灵活性。

06

“破五”的意义

初五被称为“破五”,在古代,过年期间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往外倒垃圾、小孩不能说犯忌讳的话。蒙曼解释说,“破五破五”意在“破”,初五这一天,所有的禁忌都被解除,人们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07

古代的“贺年卡”

在古代,人们还流行用“贺年卡”拜年。蒙曼介绍,百姓会在家门上挂一个红色的纸袋子,给谁拜年就把类似于现在明信片的名刺放进谁家的纸袋里。更有意思的是,古人还会将写有“寿百龄老太爷”“富有余老爷”“贵无极大人”“福照临老爷”名字的卡片提前放进纸袋,虚拟这四人都来拜过年,寓意吉祥如意。

08

拜年礼仪的文化内涵

蒙曼教授认为,拜年礼仪的最大特性是“让自己显得谦卑,让别人显得高大”。无论是过去的磕头拜年,还是现在的拱手礼,都体现了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蒙曼一边打着拱手礼一边解释说:“这个拳是有力量的,我不打出去,用手把它握住,不对你施展我的战斗力,代表‘我尊重你’的意思。”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拜年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问候,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谦逊有礼、团结和睦的文化精神。在当今社会,这些传统礼仪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提醒我们要珍惜亲情、尊重他人、追求和谐。

正如蒙曼教授所说,这些流传千年的拜年习俗,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寄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传统习俗,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温情,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