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开创者与传播者
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开创者与传播者
2023年12月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一场重要的新书发布会,集中首发了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主题的新书。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细节,更展现了南京大学在该领域的持续研究和贡献。
开创性贡献:奠定研究基石
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的贡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63年,南京大学日本史小组编著的《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术著作。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不仅驳斥了日本右翼关于中方因中日关系恶化才开始进行政治性研究的谬论,更为中国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指出,这本专著开创了中国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的基本叙事结构,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学术研究梯队,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推向国际学术前沿。
持续深耕: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12月13日,由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公众读本”,迎来了其第十个年头。这本书从最初的中文版,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九个外文版本的重要历史文献,传播至美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波兰、墨西哥、阿尔巴尼亚、埃及等多个国家。
国际传播:让世界了解真相
《南京大屠杀史》的多语种出版背后,凝聚着南京大学出版社和众多中外译者的共同努力。从最初的自发行为到如今的系统性推广,这本书的传播之路见证了中国学者向世界讲述这段历史的决心。
英文版译者李玫玲(Michelle LeSourd)表示,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了解真实的南京大屠杀的过程。韩文版译者尹盛龙则强调,在翻译时必须保持克制,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必须忠实于原文。
为了更好地在海外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积极寻求与海外出版机构的合作。通过国家“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平台,这本书成功实现了多语种版本的海外出版。在Goodreads等国际读书平台上,海外读者纷纷留言:“这是一本必读的书。”“读起来很压抑,因为这是真实历史。”
传承记忆:面向未来的责任
2025年1月1日,“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纪念馆开幕,展出了500余件珍贵文献,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展出。这些文献不仅包括受害方、加害方和第三方的档案,还有中外学者的研究著作、普及读物以及面向全球的文献传播成果。
展览以“永恒的记忆”为主题,分为“历史记忆”“共同记忆”“世界记忆”三个部分,层层递进,旨在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史料支撑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实物和图片生动再现历史的第一现场。
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的持续贡献,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警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历史的记忆深藏在文献里,传承在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通过不断的研究和传播,南京大学正在为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