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南联大的那些光辉岁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南联大的那些光辉岁月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8336900_121123796
2.
https://www.sohu.com/a/846899069_121443915
3.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5/01/08/030065401.shtml
4.
https://cnftv.cn/culture/21194.html
5.
https://zrzygh.km.gov.cn/c/2024-04-26/4854067.shtml
6.
https://bwg.ynnu.edu.cn/
7.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2/41074.htm
8.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8a1bace4b068c68f0ea38b.html
9.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023/41045.htm
10.
http://www.qypublish.com/pages/NewsDetail.aspx?id=451d7684-b167-4c06-9b7f-21607254
11.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1/c404063-40379917.html
12.
https://www.ynnu.edu.cn/info/1099/31032.htm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火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至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临时大学在战火中坚持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象征。

01

艰难岁月中的学术坚守

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八年,是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期。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学校共开设了170多门课程,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师生们在简陋的校舍里,用竹片做黑板,用石头做桌椅,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

西南联大旧址内的原教室,是当时师生们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场所。这间土坯墙、铁皮顶的教室,见证了师生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学术追求。教室内保存的联大师生使用过的桌椅两用坐椅,因其外形酷似云南宣威火腿,被亲切地称为“火腿椅”。

02

璀璨的学术成就

在西南联大期间,师生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据统计,西南联大培养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这些杰出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南联大校友中,有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邓稼先、朱光亚等“两弹一星”元勋,还有汪曾祺、穆旦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成就,不仅体现了西南联大的教育质量,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最艰难时刻的文化坚守。

03

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是“刚毅坚卓”。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当年师生们的学术追求中,更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024年11月,云南师范大学与中赛(深圳)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弦歌之路”活动,通过跑步的形式,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西南联大的历史与精神。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25年1月,由115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校友组成的“湘黔滇毅行团”,沿着当年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的西迁路线,用7天时间完成了1800公里的行程,抵达西南联大旧址,以此向这场“教育长征”致敬。

04

旧址的保护与利用

西南联大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14处历史遗存。其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都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西南联大博物馆展陈面积3722平方米,馆藏实物2000余件,历史图片5000余张,是全国有关“一二·一”运动及西南联大图片资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馆。博物馆通过“刚毅坚卓——西南联大历史展”等展览,生动再现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西南联大旧址不仅是昆明的一处文化地标,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最艰难时刻的文化坚守,孕育了无数学术精英,其“刚毅坚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