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山遗址:七千年文明密码的“解读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山遗址:七千年文明密码的“解读者”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3A01LUC00
2.
https://4g.dahe.cn/news/202501061875999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110619005605932
4.
https://wwj.henan.gov.cn/2024/08-15/3050664.html
5.
https://m.henan.gov.cn/2024/07-23/3025556.html
6.
http://www.henandmxh.org.cn/msgj/show-783.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2/14/83067562_1134726859.shtml
8.
https://hsgwh.huangshan.gov.cn/zjhs/index.html

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一座看似普通的土山丘,却隐藏着七千年的人类文明密码。这里就是黄山遗址,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中心性聚落遗址,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自2018年重启考古发掘以来,这里的一系列重大发现震惊了考古界,被誉为“中华瑰宝,千年一遇”。

01

从“中华第一铲”到大型聚落遗址

黄山遗址的首次“面世”,源于一件意外发现的玉器。1959年,在遗址中出土了一件距今5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中华第一铲”。这件独山玉钺,不仅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制玉工艺,更揭开了黄山遗址作为重要玉器制作中心的神秘面纱。

02

史前“工业园区”的惊人发现

黄山遗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规模宏大的制玉作坊群。考古发掘证实,早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这里就开始规模化生产以独山玉为代表的玉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制玉工具,包括磨棒、磨片、钻头等,以及玉石器半成品、废品和坯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形成了完整的玉石器制造产业链,堪称史前的“工业园区”。

03

“前坊后居”的史前建筑奇迹

在黄山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仰韶文化“前坊后居”建筑群。这种建筑布局独特,前部作为制玉作坊,后部作为居住空间,体现了古人对生活与生产的巧妙安排。其中,编号为F1的房基面积超过150平方米,墙体仍高达0.7米,完整倒塌的墙体高达2.5米,墙内木骨痕迹和推拉门的滑道清晰可见,展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04

世界最早的水路交通系统

更令人惊叹的是,黄山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和码头。人工古河道宽27米、深近7米、长500米左右,连通南、北两条自然河。在河道旁,考古人员清理出8个泊船位和2层人工夯筑通行台阶,东岸上还发现了廊式建筑、圆形柱列式房址群等遗迹。这一水路交通系统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古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揭示了独山玉从开采、运输到制作的完整产业链。

05

等级分明的墓葬群

黄山遗址的墓葬群展现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目前已发掘仰韶和屈家岭文化墓葬193座,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排列有序、方向一致。随葬品以猪下颌骨为主,已出土2000余件;重要墓葬还随葬玉石钺、弓箭、象牙器、玉璜等。男性墓呈金字塔式分有8个层级之多,最高级别的墓葬甚至出土了4把精美独山玉玉钺,显示了墓主人的显赫地位。

06

文明交汇的见证

黄山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兼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石家河文化的特征,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遗址中发现的粮仓同时储藏着南方、北方的粮食作物,进一步印证了这里作为文明交汇点的重要地位。

07

保护与传承

2021年,黄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南阳市已启动黄山遗址考古保护大棚建设,未来将作为国家考古公园主体建筑,承担起保护、展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重任。

黄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七千年前南阳先民的生活图景,展现了玉石器制作、建筑技术、水路交通等多方面的文明成就。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更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的早期辉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