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肺癌关注月:提升早筛意识,守护呼吸健康
国际肺癌关注月:提升早筛意识,守护呼吸健康
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肺癌早筛 规范肺结节诊疗”。肺癌作为致死率极高的恶性疾病,每年新发病例达106.06万,死亡例数为73.3万,居各类癌症之首。因此,提升公众对肺癌早筛的认知,对于降低肺癌死亡率至关重要。
肺癌早筛现状:形势严峻,早诊率低
根据最新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肺癌的发病率高达75.13/10万人,不仅发病率居首,死亡率也位列所有癌症之首,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医师尤健指出,尽管肺癌生存率近年来有所提升,从2019年的18%提高到2021年的32%,但仍面临早期诊断率低的挑战。
早筛是关键:低剂量CT扫描是金标准
专家一致认为,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扫描,特别是薄层CT扫描。这种检查方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肺部图像,帮助医生观察到肺部细致的薄层全貌,从而不遗漏任何可能的结节。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公众对肺癌筛查的认识不足,导致筛查率较低;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和人群难以获得高质量的CT筛查服务。因此,加强肺癌筛查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意识,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健康教育:提升早筛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抗癌协会等机构积极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如大咖说肺癌系列直播、肺癌防治公益讲座等,旨在提升公众对肺癌早筛的认知。《2024中老年人群癌症认知及早筛意识调查报告》显示,虽然85.8%的受访者担心患癌,但仍有部分癌症未受到足够重视,如肺癌、肝癌、胃癌等。
专家建议,应通过创新防治策略,如多癌种联合筛查等技术手段,提高筛查效率。同时,针对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是关键
尤健主任特别强调,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筛查尤为重要。他建议,40岁以上、有吸烟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此外,对于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的人群,更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肺癌的防治是一个全周期、全链条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通过提升公众认知、优化筛查策略、推进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努力,我们有望构建更加完善的肺癌防控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