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让你的人际关系UP UP!
乐于助人,让你的人际关系UP UP!
在职场中,小王因为乐于助人而被同事们称为“活雷锋”。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然而,最近他却陷入了烦恼:由于帮助同事处理紧急任务,他自己的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甚至影响了项目交付。这让小王开始怀疑:乐于助人真的值得吗?
小王的困惑并非个例。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乐于助人是否真的能带来好处,还是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让我们从心理学和职场实践两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乐于助人的积极效应
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令人振奋的答案。香港中文大学廖辉尧博士的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乐于助人的动机不仅能提升个人幸福感,还预示着更好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这项研究涵盖了201篇学术论文,涉及4万多名职场人士,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研究显示,当助人动机完全出于个人意愿时,人们往往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表现。例如,一位超市售货员如果自发地帮助顾客,会比那些仅仅出于职责的员工展现出更高的工作效率。
在人际关系方面,乐于助人同样能带来积极影响。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助人行为能够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正向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无私的帮助,都能成为温暖他人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虽小,却能引发连锁反应,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善意的行为之中。
助人也需要边界
然而,乐于助人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迎合他人。过度助人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研究发现,由责任感和外在压力驱动的助人动机,虽然也能预测助人行为,但与工作表现的关联性较弱。这意味着,如果助人行为超出个人承受范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边界感》一书的作者达蒙·扎哈里亚德斯指出,建立个人边界对于维护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书中提到:“当今社会,我们总是被教导要乐于助人、替他人考虑,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因此,学会优雅地说“不”,在不冒犯他人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
如何平衡助人与自我保护
那么,如何在助人和自我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呢?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区分助人动机:明确自己的助人行为是出于自愿还是责任。自发的助人行为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设定合理边界:学会说“不”,尤其是在可能影响自身工作或生活的情况下。这并不意味着冷漠,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优先处理重要事务:在帮助他人之前,先确保自己的核心任务已完成。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助人而耽误本职工作。
保持真实与自信:正如心理学家所言,真诚地对待他人并展现真实的自我,才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过度迎合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学会求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要勇于寻求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但更是一种智慧。它需要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正如小王的故事所启示的,只有找到助人与自我保护的平衡点,才能真正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让我们以更明智的方式去帮助他人,同时也善待自己,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