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助力2024年秋收冬种
人工降雨助力2024年秋收冬种
2024年秋冬季节,我国多地面临严峻的干旱挑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地气象部门积极实施人工降雨作业,为秋收冬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干旱挑战
2024年5-6月,我国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降雨偏少,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5月1日至6月30日,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仅为45.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少。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人工降雨助力抗旱
面对严峻的旱情,各地气象部门迅速行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积极开展人工降雨作业。例如,河北省气象部门在6月15日至16日组织了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200余枚,燃烧碘化银烟条100余根,作业影响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此次作业后,作业区域普降中到大雨,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
在山东省,气象部门也抓住有利时机,于6月20日至21日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300余枚,燃烧碘化银烟条200余根。作业后,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15毫米,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为秋收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提升效果
近年来,人工降雨技术不断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例如,中国气象局研发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可使降雨效率提高20%以上。同时,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技术手段,气象部门能够更精准地识别适合开展人工降雨的云系,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效果。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人工降雨不仅有效缓解了旱情,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4年6月各地开展的人工降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0亿立方米,相当于70多个西湖的蓄水量。这些降水不仅改善了土壤墒情,还为水库蓄水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后续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保障。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工降雨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提升监测、指挥和作业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人工降雨作为一项重要的气象干预手段,在2024年秋冬季节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实施,不仅有效缓解了旱情,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