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动车新规引发上牌潮,官方:11月后仍可正常上牌
北京电动车新规引发上牌潮,官方:11月后仍可正常上牌
10月底的北京,一场电动自行车上牌“热潮”正在上演。在多个非机动车登记站,市民们排起长队,只为在11月1日前给自己的爱车上好牌照。
“没想到排了这么久,我早上9点不到就来了,11点多才刚刚办完手续。”在东城交通支队非机动车登记站外,一位刚办理完上牌手续的市民无奈地表示,这是他购买的第二辆电动自行车,按照交管部门的要求,他不能在门店直接申请登记上牌。“大家都在说11月之前购买的电动自行车一定要在10月底前去上好牌,否则可能就没法登记,反正门店是这么跟我说的。”
新规出台,标准升级
这场突如其来的上牌潮,源于即将于11月1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规。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的公告,三项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包括《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第1号修改单和《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
这些新标准进一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明确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增强电动自行车所使用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强调使用塑料材质部件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5.5%的要求,同时对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等关键部件提出更严格的防篡改要求,并增加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扎堆背后:误解与营销
对于为何一定要赶在11月前购车上牌,不少市民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听说在11月后会更加严查门店解除限速的操作,而且未来新国标的电动车落地投放市场后,也会增加限制解除限速的设置,车辆的最高时速只能跑到25公里,我这一琢磨,还是赶快买辆新的吧。”一位正在排队的市民表示。
记者在多个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走访时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市民并不在少数,很多人为了规避监管,希望在购买完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后,就回到门店解限速甚至对电池进行改装。
部分销售门店也借机推销产品,声称未来将无法解限速或改装。“我们店里的这些车在11月1日后全部都上不了牌照了,必须赶在这两天完成登记,现在购车有挺大的优惠,很多车型价格都下调了500元左右。”朝阳区南磨房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
然而,并非所有门店都持有这样的说法。在相邻的另一家电动自行车门店,工作人员则直接表示,完全没必要抢在11月前购车上牌。“所谓的政策调整只是相关国标修订,一些车辆需要更换新版的合格证,是厂家需要去申请,那么这些拿到新合格证的车辆就不会被踢出目录,如果不着急,完全可以等到11月以后再来选择,没必要这段时间去扎堆儿排队上牌。”
官方回应:无需过度担忧
针对市民的担忧,相关部门已经作出回应:11月1日后,市民仍可以正常购买合规电动自行车并正常上牌,无需“扎堆儿”排队。北京的电动自行车上牌实施的是目录管理,只有那些不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才会退出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导致无法上牌登记。
即便在11月1日后,消费者依然可以买到符合2018年版本“电动自行车老国标”的车辆,只不过,这些车辆也需要同时符合《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三项新要求,才可以进行售卖。
理性消费,静待新规
对于已经购买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建议尽量在11月1日前完成登记上牌,以避免后续可能存在的障碍。而对于尚未购车的消费者,不妨等到11月1日后,北京市电动自行车目录更新后再去购买目录内的合规车辆。
电动自行车新规的出台,旨在提升车辆安全性能,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避免盲目跟风。选购电动自行车时,应注意查验车辆是否具有符合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合格证、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并开具正规发票。同时,鼓励在门店协助下填报办理补贴所需信息,享受政策红利。
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更加安全、智能的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消费者应关注车辆的品质和安全性,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理性消费,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