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龙现"金字塔"奇观:15座山体走红网络,专家揭秘成因
贵州安龙现"金字塔"奇观:15座山体走红网络,专家揭秘成因
近日,一组航拍照片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在贵州省安龙县的郊外,几座形似埃及金字塔的山体悄然走红。这些山体呈完美的锥形结构,层次分明的岩石裸露在外,远远望去,仿佛是人工精心堆砌而成。这一发现不仅让当地居民感到惊讶,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贵州又一网红地标。
神秘的“金字塔”群
这些神秘的“金字塔”位于安龙县城郊,距离县城仅约2公里,主要分布在五福街道坡云社区和招堤街道官桥社区。据安龙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韦坤琴介绍,经过详细调查,目前共发现15座这样的山体,其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是位于坡云社区大丫口的姊妹“金字塔”。
这些山体平均高度约150米,底部宽大、顶部尖锐,棱角分明。夕阳照射下,山体呈现出金黄色的光泽,更添神秘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山体的岩石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仿佛是人工刻意堆砌而成,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疑惑。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对于这些形似金字塔的山体,网友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猜测这是古代皇室的墓葬,有人认为是外星文明的遗迹,还有人将其与南明永历朝廷的历史联系起来。然而,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周秋文给出了权威解释:这些“金字塔”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周教授指出,形成这些山体的岩石是距今约2亿多年前的白云岩,这种岩石是在海洋环境下由水中溶解的矿物质重新结晶形成的。由于气候、地质构造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岩石的形成过程反复中断,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分层特征。
山体呈现锥形的主要原因是喀斯特地貌的溶蚀作用。在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具有可溶蚀性,流水的垂向溶蚀作用使得顶部岩层被大量溶蚀,而底部岩层溶蚀程度相对较轻,因此形成了顶部尖锐、底部宽大的尖顶形态。此外,横竖两个方向的溶蚀作用同时进行,进一步塑造出金字塔般的外形。
从默默无闻到网红打卡地
这些独特的山体之所以能迅速走红,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帮助。最早发现并记录下这一奇观的是航拍爱好者粟正强。今年3月,他用无人机拍摄了这些山体,并将视频发布到网络上。视频中,夕阳下的“金字塔”显得格外壮观,很快就吸引了超过400万次观看,留言超过1000条。
随着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少网友表示:“以前我们也知道这个山,但没有无人机,没发现它像金字塔。”这说明,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有机会发现身边更多的美好。
科普价值与旅游前景
安龙“金字塔”的发现,不仅为贵州增添了一处独特的地质奇观,也为地质学、地貌学及环境变迁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这一发现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据当地媒体报道,除了安龙“金字塔”,贵州还有许多其他奇特的地貌景观,如贞丰县的“双乳峰”、道真县的“玉白菜”、赤水市的“佛光岩”等,这些都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值得一提的是,安龙县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曾是南明永历朝廷的所在地,有“龙城”之称。县内还有招堤、明十八学士祠、兴义府试院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如今,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安龙独特的旅游魅力。
安龙“金字塔”的走红,让我们再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些看似神秘的山体,实则是地球数亿年地质变迁的见证。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资料,也成为了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的独特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