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空心村"到文创古镇:福建龙潭村的蝶变之路
从"半空心村"到文创古镇:福建龙潭村的蝶变之路
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崇山峻岭间,一个曾经寂寂无闻的小山村,近年来因为大批"新村民"入驻而火爆"出圈",这就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龙潭村。
走进龙潭村,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两岸数十座黄墙黛瓦的老宅错落有致,游客、村民熙攘其中,仿佛一幅古朴而鲜活的山水画。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半空心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至2015年,59座古民居空置荒芜,1100多户籍人口中只有100多名村民留守。
转机出现在2017年。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龙潭村开始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村里引进了专业文创和设计人才,组建民间工程队,对损毁闲置的古宅进行内部设计装修和外部维护修缮。一座座老宅得以破茧重生,转化为民宿、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音乐厅、博物馆等场所。
这些变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位"新村民"前来长久定居、创业。他们中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文艺青年,有的是退休教师,他们带着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融入这个古老的村庄,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村民"的入驻带动了乡村文创、文旅产业的发展。如今的龙潭村每年吸引80多万人次前来旅游打卡。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如龙潭糍粑、龙潭豆腐干;可以入住古色古香的民宿,体验静谧的乡村生活;还可以参观四平戏博物馆,欣赏传统戏曲表演。
龙潭村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四坪、墘头、三峰等村也纷纷效仿,形成了连片发展的态势。昔日外出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然而,龙潭村的转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在发展文创产业的同时保护好古村落的原真性?如何平衡外来"新村民"和本地村民的利益?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龙潭村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它展现了乡村振兴的一种可行模式:通过文创产业的引入,不仅能够激活闲置的资源,还能够吸引人才回流,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个曾经的"半空心村"正在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心灵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