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和氏璧到传世美器:一块璞玉的成才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和氏璧到传世美器:一块璞玉的成才启示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9A02IGC00
2.
https://www.sohu.com/a/852664378_122006510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MPLKAC05438Q4K.html
4.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3/14/WS6602629da3109f7860dd6fd9.html
5.
http://www.kepu.gov.cn/newspaper/2024-05/24/content_196977.html
6.
http://m.3233.cn/n/grkg-175807.html
7.
https://www.douyin.com/shipin/7349076741295540274
8.
http://www.leyusyconsult.com/cygs/330.html
9.
https://news.pku.edu.cn/xwzh/a45266996c5a419b9c89a5484fba37b4.htm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出自《礼记·学记》的古训,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教育的金科玉律。它以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成为器物为喻,深刻揭示了教育和学习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和氏璧的故事,正是这一道理的生动诠释。

01

从璞玉到国宝:和氏璧的传奇

和氏璧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他先后将这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但都被认定为普通石头,卞和因此两次被刖足(砍去双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而泣,文王派人仔细查看,才发现这确实是一块稀世之玉。经过精心雕琢,这块璞玉最终成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

和氏璧后来成为赵国的国宝,引发了著名的“完璧归赵”故事。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便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识破秦王的诡计,机智地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留下了“完璧归赵”的佳话。

02

“玉不琢不成器”的文化内涵

和氏璧的故事完美诠释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正如璞玉需要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美器,人也需要通过学习和磨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个过程虽然可能充满艰辛,但只有经过雕琢,璞玉才能显露出其内在的价值,人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里的“琢”和“学”都是指后天的加工和培养。即使是一块天生的美玉,如果未经雕琢,也只能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同样,一个人即使天赋异禀,如果缺乏学习和磨炼,也难以成为有用之才。

03

现代教育的启示

“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正如《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玉石需要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成为美器,人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己。这种雕琢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更包括品德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玉不琢不成器”还提醒我们,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每块玉石都有其独特的纹理和质地,需要工匠根据其特性进行雕琢。同样,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特点,教育者需要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04

结语

和氏璧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块璞玉只有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成为稀世之宝,一个人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卞和一样,珍惜自己的“璞玉”,通过不断雕琢和磨炼,最终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美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古老的训诫,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