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院《七侠五义》:海派连台本戏的新活力
上海京剧院《七侠五义》:海派连台本戏的新活力
2025年是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也是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诞辰130周年。作为纪念演出季的重要剧目,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将于五一档期在逸夫舞台上演。这部改编自古典小说《三侠五义》的京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上海京剧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
海派连台本戏的创新演绎
《七侠五义》是上海京剧院于1957年创排的经典剧目,此次复排由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冯钢担任剧本整理,对原作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剪裁。全剧分为上下两本,每本时长控制在2小时40分钟左右,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剧情紧凑明快,人物塑造鲜明,保留了原作中展昭、白玉堂、卢方等经典角色的同时,将焦点集中在白玉堂、蒋平、展昭三位主要人物身上,形成主线突出、群像各有其貌的格局。
该剧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海派京剧的风格。连台本戏是海派京剧的重要标志,强调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注重演员对技巧与表演节奏的掌握。剧中不仅有麒派包拯的表演风格,还有一段海派标志性的“连弹”,由七人轮流演唱,生动表现了白玉堂誓要与展昭一决高下,众人纷纷劝解的情境。武戏部分更是精彩纷呈,武生、武丑、武旦们各展身手,展现了上海京剧院演员行当齐全、功夫扎实的艺术实力。
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
在舞台呈现上,《七侠五义》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新的威亚技术让演员的飞檐走壁几可乱真;多媒体画面与实景装置结合营造的铜网阵万箭齐发的景象颇具惊心动魄之感;一把飞刀从天而降插入包拯案桌的突然和冲霄楼前艾虎被暗藏机关刹那困住的意外;都给观众带来了刺激与惊奇;冲霄楼内层层叠叠交错运动的镜面幻象,则营造出了白玉堂独闯铜网阵险象环生的气氛。这些创新性的舞台设计,既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感,让年轻观众也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观众反响热烈,传承意义深远
该剧在香港演出时获得热烈反响,观众对剧情、表演和舞台设计都给予高度评价。有香港戏迷表示:“5年前我就看了上本,这次一口气买了两场,上下本连看!”演出结束后,掌声阵阵响彻剧场,全场欢呼声不断。有香港观众说:“传统戏曲的移步换景尤为吸引我,最后一场白玉堂闯阵,他站立台中,通过布景移动来展现他的不断深入,着实巧妙。”
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七侠五义》是试水之作,旨在激活市场并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该剧的复排和演出,不仅展现了上海京剧院传承和发展海派京剧的努力,也为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一部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京剧作品,《七侠五义》不仅让年轻观众惊叹于京剧的快节奏,还通过精彩的武功展示和创新的舞台设计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它不仅是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献礼,更是海派京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