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渐冻症研究获重大突破,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北京天坛医院渐冻症研究获重大突破,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在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伊龙教授牵头的RAG-17基因治疗药物项目,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针对渐冻症的基因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攻克这一罕见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RAG-17:针对SOD1基因突变的创新疗法
RAG-17是由中美瑞康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型双链小干扰RNA(siRNA)药物,专门针对携带SOD1基因突变的渐冻症患者。该药物通过抑制SOD1基因表达,减少毒性蛋白的产生,从而保护神经元功能。临床前研究显示,RAG-17能够显著延缓疾病发病时间,延长模型动物生存期,并改善运动功能。
多方合作推动研究进展
此次Ⅰ期临床试验由北京天坛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推进。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旨在评估RAG-17在携带SOD1基因突变的ALS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初步疗效。
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伊龙教授表示,关于渐冻症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医学界尚未有定论,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约5%-10%的渐冻症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如SOD1、C9orf72、TARDBP、FUS基因等;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包括毒物接触(如有机溶剂、杀虫剂、重金属元素暴露等)、职业(如过度体力劳动者)、头部外伤史等。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异常可能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损害。在渐冻症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发现了异常蛋白质聚集的现象,这些聚集可能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并导致细胞死亡。
成立联合实验室,深化神经科学领域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渐冻症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达尔文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签约,共同成立渐冻症及神经修复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达尔文细胞生物致力于研发创新型的神经修复药物,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联合实验室将专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为代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基于药物临床效果来研究包括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并以渐冻症为抓手,围绕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开展相关研究,完善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修复体系,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创新与临床应用。
前景展望
目前,渐冻症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主要依赖于利鲁唑、依达拉奉右莰醇等药物缓解症状。而针对特定病因的基因治疗,如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Toferson,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渐冻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RAG-17作为一款具有突破性的siRNA药物,其临床试验的顺利推进为渐冻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针对渐冻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