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数字经济系系主任苗书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共赴数字经济新时代
宿迁学院数字经济系系主任苗书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共赴数字经济新时代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宿迁学院数字经济系系主任苗书迪认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提高数字经济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是落实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供给侧改则、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因此,我国中央及各地政府已相继发布多部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字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数据安全”等关键词成为政策重点。
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人才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校数字经济专业于2023年秋季开始招生,招生情况良好。办学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校企政”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型教学导向。围绕宿迁市“大数据+”产业链、数字经济先导产业及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对接宿迁各级各类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平台,搭建“校企政”师资双向流动平台,目前已与市发改局共建宿迁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市产业发展集团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与宿迁南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共建宿迁市数字经济研究院,与商业银行、电商中心、数字化企业等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拓展与外部合作,联合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
另一方面,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突破传统专业限制,注重交叉学科体系建设,围绕“数字经济+数据分析”和“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的特色方向,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跨专业的交叉融合,打通学科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其涉及的技术、应用和行业都在不断更新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科布局和课程设置上及时反映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使得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训与实际工作需求吻合。另外,教师数字化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具备实际数字经济领域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因此数字经济专业的教学需要一批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解决现存问题,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提高数字经济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苗书迪简介
苗书迪,经济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系系主任、讲师,兼任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委会专家委员。主要承担西方经济学、数字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农村金融等;已主持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课题等多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多次参与“金融挑战赛”、国家级省级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等;近年来在国内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