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可以随心所欲?谨防网络暴力
“虚拟世界”可以随心所欲?谨防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也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安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网络暴力的定义、成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对受害者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
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
网络的虚拟性:在网络环境中,人们的言论和身份往往被隐藏。这种匿名性使得一些人更容易将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到网络上。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热度和关注度,不惜编造谎言、煽动舆论,导致不良影响不断扩大。
网络及现实中的挫败感: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受到挫折或欺负,当他们试图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往往会站在道德或权力的高点指责他人。一旦遭遇拒绝或反击,这种挫败感会激发其内心的攻击性。
道德感约束力弱:多数人对于善恶评判有自己的观点,但在网络环境中,当评判结果不统一时,攻击和语言暴力往往成为解决争论的最快方法。虽然这些言论可能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但由于言论自由的保护,道德约束力相对较弱。
如何避免网络暴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网络上的言语虽然无形,但同样能够伤人。每个人都应该注意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避免因为个人情绪而说出伤害他人的话语。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狠话,可能会成为压垮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保护个人隐私:在使用社交平台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泄露。在与他人交流时,也要注意言语措辞,避免不当言论被恶意利用,引发网络暴力。
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从制度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推行实名制,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
如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从自己做起:
- 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文明素养,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 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以礼貌性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宣扬正面积极的看法。
- 加强宣传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减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不良影响。
-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特别是加强网络用户的信息管理,做到信息可追踪到人,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 人人参与:维护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敢于对网络暴力说“不”,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快乐的健康密码》。本书主编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杨甫德,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李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