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诺伊曼教你玩转零和博弈
冯·诺伊曼教你玩转零和博弈
1944年,匈牙利裔美国籍犹太人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共同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诞生。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冯·诺伊曼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零和博弈的概念,为经济学、政治学乃至军事战略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什么是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是博弈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种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所有参与者收益和损失的总和永远为零的情况。换句话说,在零和博弈中,参与者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零和博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假设A和B两个人进行多次博弈,A获胜N次,失败M次。每次博弈后,赢家得1分,输家得-1分。那么,经过M+N次博弈后,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因此,A和B的总分为(N-M)+(M-N)=0,这就是零和博弈的数学表达式。
零和博弈在现实中的应用
零和博弈的概念虽然抽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从金融市场到体育比赛,从商业竞争到国际关系,我们都能找到零和博弈的影子。
金融市场中的零和博弈
在金融市场中,零和博弈是理解价格波动和市场效率的重要工具。理想零和博弈的全过程接近于一个半圆,这个半圆的最高点可以通过“公认的相关系数”来确定。这个相关系数排除了观察坐标绘制过程中的伸缩影响,使得最高点成为一个明确的数值。从金融趋势演变的角度来看,理想零和博弈最终将构成核心因子。混沌经济学研究者一直在寻找的“混沌因子”,实际上就是这个理想零和博弈的半圆。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泡影,却蕴含着“真善美”的天然属性,能够幻化出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其影响甚至可以持续成千上万年。
体育比赛中的零和博弈
在体育比赛中,零和博弈的特征尤为明显。以足球点球大战为例,踢球者希望将球踢向守门员扑不到的方向,而守门员则希望准确判断踢球者的方向。这种情况下的策略选择非常类似于“匹配硬币”游戏。踢球者和守门员都在努力预测对方的行为,以最大化自己的成功概率。这种直接的对抗关系,正是零和博弈的典型特征。
商业竞争中的零和博弈
在商业竞争中,价格战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场景。当市场上出现产能过剩时,企业可能会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下降,最终可能迫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短期收益确实是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的,符合零和博弈的特征。
零和博弈的局限性与超越
尽管零和博弈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很好地描述现实中的竞争关系,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博弈并不是严格的零和博弈,而是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总和不为零,可能存在双赢或多赢的情况。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两个国家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这种情况下,零和博弈的思维就显得过于简单化了。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所指出的,通过适当的策略和合作,参与者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实现“正和”结果,即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收益。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自电影《美丽心灵》。在影片中,纳什教授在课堂上遇到了一个“开窗难题”:关窗会很热,开窗又太吵。他的学生阿丽莎通过与工人沟通,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教室既保持了凉爽,又没有噪音干扰,将一个潜在的零和博弈转变成了一个正和博弈。
零和博弈作为一种理论工具,为我们理解竞争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然而,它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合作和创新,我们往往能够超越零和的局限,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正如冯·诺伊曼本人所展现的那样,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理解竞争,更在于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可能,实现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