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认知失调?揭秘固执背后的心理玄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认知失调?揭秘固执背后的心理玄机!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N8U2190528C34N.html
2.
https://blog.csdn.net/xqdd/article/details/144647150
3.
https://www.sohu.com/a/795568841_121973461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21684
5.
https://xlzx.uir.cn/info/1381/1681.htm
6.
https://www.uwh.edu.cn/xljk/detail/1139/3190.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2/19/16295112_1139177726.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2%AB%E5%8B%95%E6%94%BB%E6%93%8A%E5%9E%8B%E4%BA%BA%E6%A0%BC%E9%9A%9C%E7%A4%99%E7%97%87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0/16/29473922_1136211351.shtml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死不认错的人?他们可能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认知失调”在作祟。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指出,当我们的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为了恢复心理平衡,我们可能会坚持错误的信念而不是接受事实。此外,“心理防御机制”也是导致固执的重要原因,它帮助人们逃避面对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了解这些心理机制,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固执的人,从而改善与他们的相处方式。

01

什么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解释人类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是认知相符理论中的一种,其思想基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认知失调理论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会出现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动机状态。这种不一致可以是在想法、情绪以及会产生令人厌恶的情绪(失调)的行为之间产生的不一致。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须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新的理解)与旧认知(旧的信念)相互冲突的状况。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的不适感,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一是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二是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藉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认知失调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逻辑上的矛盾、文化价值的冲突、新旧经验相悖以及观念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但有时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并且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找出外部原因时,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可能会改变态度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为了减轻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想法,以使自己相信理念与行为间没有冲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1. 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
  2. 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相冲突。
  3.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和态度一致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则变得不重要。
  4. 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认知来减少失调。
  5. 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
02

认知失调如何导致固执?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认知层次较浅的人,往往更容易固执己见,难以接受新观念,甚至在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时,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错误认知。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交流、决策乃至整个人生轨迹。

那么,为何认知越浅,人越犟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因素?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的深浅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能力。

认知浅的人,往往缺乏深厚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只能依靠有限的、甚至是片面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这种判断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当他们的观点受到挑战时,他们更倾向于坚守自己的立场,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熟悉的、能够掌控的认知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证据,他们也难以改变原有的认知,反而可能因为认知失调而产生抵触情绪,变得更加固执。

其次,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形成和固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都是真实、客观、有价值的。对于那些认知浅的人来说,他们往往缺乏筛选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容易被虚假信息、极端言论或偏见所误导。一旦这些错误信息在他们的认知体系中生根发芽,就会形成一道坚固的“认知壁垒”,阻碍他们接受新的、正确的观念。此外,社会上的某些群体或文化也可能强化这种固执认知。比如,某些社群内部可能存在着一种“群体思维”,即所有成员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并相互支持、强化这种观点,使得个体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不敢改变。

再者,认知浅的人往往缺乏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自我反思是认知提升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对于那些认知浅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存在局限,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缺乏改变的动力和方法。批判性思维则是对信息进行独立、客观分析的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区分优劣。但认知浅的人往往缺乏这种能力,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能依赖直觉或简单的逻辑推理来做出判断。

03

如何应对固执的人?

面对固执的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以及灵活的沟通技巧。通过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减少冲突。

  1. 避免直接对抗:硬碰硬只会加剧抵触情绪,尝试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
  2. 倾听与理解:耐心听取对方想法,并表达对其感受的理解,这有助于降低戒备心。
  3. 提问启发:
  • “还有其他方法吗?”
  • “真的是这样吗?”
    这类问题能促使对方自我反思,而非被动接受建议。

如果是在工作环境中遇到固执的人,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 顺着思维引导:先肯定其想法,再逐步引入新视角。
  • 尊重与聆听:充分了解他们的担忧,适当给予正面反馈。
  • 换位思考:鼓励他们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拓宽视野。

总之,面对固执的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以及灵活的沟通技巧。通过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减少冲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