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泉:济南最美自然景观指南
天下第一泉:济南最美自然景观指南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对趵突泉的生动描绘。作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不仅以“天下第一泉”闻名遐迩,更承载着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被誉为“中国最美名泉”。
趵突泉:泉城明珠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占地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最大涌水量可达16.2万立方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被誉为“泉城明珠”。
趵突泉的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形成长方形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最大涌水量为16.2万立方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
趵突泉最早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
宋代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时,为趵突泉取名“槛泉”。“槛”,假借为滥,泛滥之意。“槛泉”典出自《诗经》,《诗·大雅·瞻卬》中写道:“觱沸槛泉,维其深矣。”但济南百姓却因“槛泉”之称太雅,直接弃之不用。对于此事,金代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道:“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济南百姓仍叫它“爆流泉”。“爆流”这个名字还引申出许多类似的叫法,“趵突”就是其中一种。
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记载:“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七十二名泉:泉水之城
除了趵突泉,济南还有黑虎泉、五龙潭等七十二处名泉,共同构成了这座“泉水之城”。这些泉水各有特色,如黑虎泉以三个虎头石雕喷水而闻名,珍珠泉则因泉底冒出串串水泡如珍珠而得名。每一处泉水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共同塑造出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
泉水之谜:地质奇观
济南泉水的形成,源于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南部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角度,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水向济南运动。而济南市区的地下岩石变为了火成岩,地下水流到这里,碰到火成岩挡住了路,就积蓄起来,越积越多。它无处可流,就得另找出路。济南旧城一带,地势低,有的地方甚至低过了地下水的水面,地下水就冲出地表,形成了众多的泉水。
这一地质奇观,不仅造就了济南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孕育出浓厚的泉水文化。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为济南泉水留下赞美诗篇。曾巩、苏轼、赵孟頫、王安石、元好问、蒲松龄、何绍基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泉水不仅滋养了济南人的生活,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泉水文化:城市灵魂
泉水不仅是济南的自然景观,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泉水边的茶馆里,老济南人品着香茗,听着曲艺,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泉水边的石板路上,孩子们嬉戏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泉水边的柳树下,老人们悠闲地下着象棋,享受着生活的宁静。
泉水不仅滋养了济南人的生活,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泉水边的茶馆里,老济南人品着香茗,听着曲艺,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泉水边的石板路上,孩子们嬉戏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泉水边的柳树下,老人们悠闲地下着象棋,享受着生活的宁静。
济南的泉水,不仅是一道道自然景观,更是一首首流淌的诗,一幅幅生动的画,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无论是春天的百花齐放,还是夏天的大明湖荷花满池,秋天的菊花飘香,冬天的水气袅袅,天下第一泉都展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色。这里不仅是游览济南不可错过的景点,更是体验泉水文化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