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伍市镇:探访九龙舞的历史建筑
平江伍市镇:探访九龙舞的历史建筑
平江伍市镇的九龙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平江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九龙舞的历史渊源
九龙舞,又称“九龙闹洞庭”,起源于湖南省平江县伍市镇,是一种集舞蹈、音乐、杂技于一体的大型民间艺术表演。据史料记载,九龙舞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九龙舞的起源,与平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下游,素有“湘北门户”之称。这里山川秀美,水系发达,自古就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九龙舞中的“九龙”,象征着汨罗江及其支流,体现了平江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龙舞的艺术特色
九龙舞的主要道具是九条色彩斑斓的龙,每条龙由竹、木、布等材料扎制而成,长约十米,重约二十公斤。表演时,九条龙在场中翻腾跳跃,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宛如九条真龙在空中嬉戏。舞龙者身着彩衣,头戴彩帽,手持龙珠,随着鼓点的节奏,做出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
九龙舞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单人舞龙,也有双人或多人配合的群舞。其中最精彩的是“九龙闹洞庭”这一大型表演,九条龙在场中交错穿行,形成各种复杂的图案和造型,如“龙腾虎跃”、“双龙戏珠”、“九龙朝圣”等,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九龙舞的文化价值
九龙舞不仅是平江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首先,九龙舞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龙文化。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尊贵、勇猛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九龙舞通过舞龙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平安、丰收、幸福生活的向往。
其次,九龙舞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表演时,鼓乐齐鸣,号角长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不仅为舞蹈增添了气势,更是一种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
再次,九龙舞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杂技文化。舞龙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完成各种惊险的动作。这种杂技表演,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九龙舞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九龙舞常用于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是一种庄重的礼仪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对祖先的怀念,对神灵的崇拜。
九龙舞的传承与保护
2000年,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伍市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标志着九龙舞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保护。近年来,平江县政府和伍市镇政府高度重视九龙舞的传承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九龙舞艺术基地:在伍市镇白杨村建立了专门的九龙舞艺术基地,用于培训舞龙队员,传承九龙舞技艺。
开展校园传承活动:在平江县的中小学开设九龙舞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
举办九龙舞比赛:定期举办九龙舞比赛,为舞龙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推动九龙舞技艺的提高。
加强文化交流:组织九龙舞团队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九龙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伍市镇的九龙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平江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让九龙舞这一民间艺术奇葩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