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赵本山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特色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赵本山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特色解析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5AJ59205560YNE.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2A044F600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N0V90N05568890.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30A09CWL00
5.
https://www.sohu.com/a/849520612_121924583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FHQSQ30521OT94.html
7.
https://www.sohu.com/a/817634279_121956424
8.
http://lyqgts.com/newsshow.asp?id=29
9.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56269

“哎呀妈呀,这天儿可真冷啊!”
“咋整?大兄弟,咱俩唠唠嗑儿吧!”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让你瞬间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东北味儿?东北方言,这个长在笑点上的“喜剧大咖”,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东北方言的奥秘,看看它为什么如此魔性!

01

东北方言:从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幽默

东北方言的幽默感,可以说是“天生”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冬季漫长寒冷,这种环境下,东北人养成了豪爽、直率的性格。在东北话里,有一种“干什么”叫“嘎哈”,有一种“吵架”也叫“嘎哈”,还有一种“撒娇”同样叫“嘎哈”。“嘎哈”,是东北方言里最风情万种的表达。同样说“干啥”,河南人说“弄啥嘞”,湖北人说“搞么斯”,天津人说“干嘛”,四川人说“爪子”……东北人为何会选择说“嘎哈”?从“干什么”到“干啥”再到“嘎哈”,这是一种“合音”+“音变”的语言现象。“干”韵尾n脱落,“啥”辅音变为“h”,就变成了“嘎哈”。这也是一种“语言经济原则”。东北的冬季漫长又寒冷,人一出屋就头顶冒烟、口罩冻冰。因此东北人在这种长年累月的天寒地冻中琢磨出了一种简单、直接又不失优雅的说话方式——合音。想象一下,当您已经冻到脸蛋发麻、舌头打结的时候,问人“干什么”,是不是说快点就变成了“干哈”?是不是再念着念着就成了“嘎哈”?“能念一个字的,咱不废俩;能连读的,绝不分家;能扁口说的,绝不张口!”

东北人嘴里的“亲热”称呼,也和气温紧密相关。“大兄弟”“大妹子”一叫,热乎劲儿就有了。要知道大东北地广人稀,以前生活在大兴安岭的人见到野兽的机会比见到人还多。而在偏远农村,一个村子就一两户人家也不是啥稀罕事儿,甚至村名都因此取名叫“孤家子”“两家子”“三家子”之类。于是,东北乡亲们一见人就十分亲近,控制不住地嘘寒问暖,止不住地就唠上了。E人天性,幽默基因,这就有了!

02

赵本山小品:东北方言的艺术化呈现

说到东北方言的艺术化呈现,不得不提赵本山。作为小品界的泰斗级人物,赵本山将东北方言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小品中,东北方言的运用堪称一绝,通过平翘舌混用和重儿化音,不仅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还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感。

在小品《不差钱》中,赵本山将东北方言的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

  • “苏格兰调情(tiáo qíng)”vs“苏格兰情调(qíng diào)”:一个简单的发音错误,瞬间制造出笑点。
  • “鱼翅就更不要点了”vs“鱼刺有也别吃了”:故意混淆词语,制造出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 “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vs“英文名字叫小损样儿”:利用谐音,达到贬低服务员的目的。
03

东北方言的包容与创新

东北方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幽默感,更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自古以来,东北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阿尔泰语系民族一直世居于此。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更是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如闯关东、开发北大荒等,这就使得东北话中融合了诸多民族语言和外来方言的特色。

“东北官话不止分布在东三省,东北人也不只说东北话”,这听着像“绕口令”的两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东北话的语言分布特点。除了东北官话,黑龙江还有站话和几个方言岛;吉林还有胶辽官话;辽宁则更复杂一些,既有胶辽官话,还有北京官话。所以广义的东北话里,包含了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方言岛等。

东北话中,很多词汇都来自满语,比如“蚂蛉”(蜻蜓)、“撒楞”、“磨叽”等。而“嗯呢”这个最具东北代表性的应答词,也是由满语“inu(唉农)”变化而来。此外,东北话还收入了许多外来词汇,如“格瓦斯”“布拉吉”“瓦斯”“婆婆丁”等。

东北方言,就像东北人一样,既保留传统,又善于创新。它既能保留一些中古汉语的特色,又善于吸收、学习,自身的仿词造词能力又极强,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

04

东北方言的当代影响

如今,东北方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地方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从赵本山的小品到《乡村爱情》系列,从网络热词“老铁”到各种东北话表情包,东北方言已经渗透到当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东北方言的幽默感和亲和力,让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正如赵本山所说:“东北话是老百姓的话,是最接地气的。”这种接地气的语言风格,正是东北方言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哎呀妈呀”“咋整”这样的东北话时,不妨停下来,仔细品味一下这门长在笑点上的语言艺术。相信我,你会爱上它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