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重新定义青年:90后竟是中年?
联合国重新定义青年:90后竟是中年?
近日,联合国官微发布的一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联合国将青年定义为15至24岁的人群。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不少网友惊呼:“90后竟然已经是中年人了!”“一夜之间,我们都老了!”
不同机构眼中的“青年”:年龄标准大不同
事实上,关于“青年”的年龄界定,不同国际组织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联合国的定义最为严格,将青年限定在15-24岁之间。而世界卫生组织则相对宽松,将44岁以下的人都视为青年。中国的标准则更为宽泛,共青团章程规定团员年龄为14-28岁,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更是将青年的年龄上限放宽至35周岁。
这种差异背后,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组织对青年阶段的不同理解。联合国的定义更侧重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而中国等国家的定义则更多考虑了社会角色和责任的转变。
网友热议:90后集体“中年危机”
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特别是90后群体反应最为强烈。在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90后的我,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人生都快走一半了。这些年,我确实碰见过不少人,但大多数吧,就像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到现在还能偶尔聊上几句的,也就那么两三个。”
“2025年的第一个月,让我和老公感慨万分;一:爸爸和公公身体问题,让我们在省内外的医院来回跑,也感受到了好像生活的压力开始由父母真正的转移到我们身上;”
这些真实的留言道出了90后群体的心声。他们一方面感叹时光飞逝,另一方面也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中年危机”的提前到来,让许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定义之争: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定义的差异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更反映了不同文化对青年阶段的不同理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35岁之前都还被视为青年,这既是对个人发展潜力的认可,也体现了社会对年轻人承担更多责任的期待。
而联合国的定义则更多地从全球视角出发,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将青年阶段限定在更短的年龄范围内。这种差异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青年”这一概念的不同期待和理解。
无论如何,这场关于“青年”定义的讨论,让我们重新思考:年龄真的能定义一个人吗?或许,真正的青春,不在于你多大,而在于你的心态。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只要心态年轻,奔五也是年轻人!”
所以,90后们,别太在意联合国的定义,你们还年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