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奇教授:抑郁症患者的社交康复之路
荣新奇教授:抑郁症患者的社交康复之路
“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这是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荣新奇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在他看来,良好的社交功能是抑郁症患者重返正常生活的关键。
从生活规律开始,重启社交之路
当抑郁症患者开始感到心情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时,第一步就是寻求专业帮助。荣新奇教授强调,患者应该及时向精神科医生求助,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并积极参与医院提供的各种支持性活动。
规律的作息习惯是康复的基础。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比如每晚11点左右睡觉,早晨7点左右起床。避免睡前使用手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助眠药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
培养兴趣爱好,重启社交生活
抑郁症患者往往对社交活动感到焦虑或疲惫。荣新奇教授建议,可以从一些轻松的活动开始,逐步重启社交生活。比如:
- 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感受风景、花香,享受阳光
- 文化活动:听音乐、看电影、阅读小说
- 艺术创作:画画、插花、做手工
- 体育运动: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慢跑
- 社交互动:与好友畅谈,陪伴家人,参加志愿服务
坚持身心健康习惯,建立积极心态
运动和阅读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或瑜伽。同时,坚持阅读和写作不仅能提升认知,还能培养一种自我疗愈的精神力量。
在心态调整方面,荣新奇教授建议患者学会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消极情绪出现时,不要对抗,而是去做一些能让自己专注的事情,如做饭、运动或整理房间。同时,要学会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全然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局限和痛苦的经历。
调整归因方式,培养乐观思维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调整归因方式至关重要。荣新奇教授指出,悲观的归因方式会让人感到挫败,而乐观的归因方式则能激发继续尝试的动力。例如:
- 当考试失利时,不要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思考学习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 当确诊抑郁症时,不要认为世界从此灰暗,而是将其视为调整生活方式的契机
- 当遭遇失恋时,不要否定爱情,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我、遇见更合适人选的机会
个体化治疗,综合运用多种疗法
荣新奇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也需要个性化。他常常将催眠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结合使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例如,他曾治疗过一位17岁的焦虑症患者,通过催眠疗法帮助他重新解读不安的记忆,改变对过去的认知。经过几次治疗,这位少年学会了自我放松,焦虑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荣新奇教授强调,患者应该保持耐心,遵循医嘱,同时积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通过系统治疗和持续努力,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步恢复社交功能,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