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析王暖暖骗婚案:如何防范情感诈骗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王暖暖骗婚案:如何防范情感诈骗
2019年6月9日,怀孕三个月的王暖暖在泰国乌汶帕登国家公园被丈夫俞某冬从34米高的悬崖上推下,造成全身17处骨折,缝了200多针。这起震惊全国的案件不仅是一场个人悲剧,更揭示了骗婚这一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
五年后,王暖暖终于迎来了新的生命——她顺利产下一名婴儿。然而,由于与俞某冬的离婚手续尚未完成,孩子无法落户,这让她陷入了新的困境。
这起案件引发了我们对骗婚现象的深思: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情感诈骗的陷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骗婚者的心理特征
骗婚者往往具备以下几个心理特征:
目标选择的精准性:他们通常瞄准大龄未婚青年,这些人往往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对婚姻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更容易成为诈骗的目标。
情感操控的熟练度:骗婚者善于利用甜言蜜语和虚假承诺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关系,让受害者在情感上产生依赖。
物质利益的贪婪性:一旦获得受害者信任,骗婚者便会以各种理由索要财物,如彩礼、红包、贵重礼物等。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而非真正的婚姻。
逃脱计划的周密性:当感觉无法继续欺骗时,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或终止婚姻,甚至在得手后消失无踪。
受害者心理分析
受害者在骗婚中往往表现出以下心理特征:
情感需求的驱动: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面临孤独感和情感空虚,特别是在大城市中,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种情感需求使得他们在遇到看似完美的伴侣时,容易失去理性判断。
对权威身份的盲目信任:正如[[3]]中提到的,人们往往对“权威”身份无条件信任。在情感交往中,如果对方拥有医生、教师等看似可靠的身份,受害者更容易放下戒心。
过度投入的情感依赖:在关系初期,受害者往往会全身心投入,忽视了对对方的深入了解。这种过度的情感依赖使得他们在面对质疑时,倾向于选择相信对方。
社交圈的孤立:许多受害者在陷入情感诈骗时,会逐渐与亲友疏远,这使得他们失去了外界的理性建议和及时的提醒。
如何防范情感诈骗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防范建议:
保持理性思考:在情感交往中,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至关重要。不要轻易被对方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要学会区分爱情与诈骗。
适度保持情感距离: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前,不要过快投入过多情感。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对方的真实言行。
多与亲友沟通:将自己的交往情况及时告知亲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候,旁观者清,亲友的提醒可能帮助你避免陷入骗局。
核实对方身份信息:通过合法途径了解对方的婚姻状况、债务情况和信用记录。例如,中国裁判文书网可查询诉讼记录,企查查等工具可用于核实公司信息。
警惕大额财务往来:对于涉及金钱或贵重物品的交易保持警觉,并保存相关证据。不要轻易与对方发生大额经济往来,特别是当对方提出不合理要求时。
建立健康社交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交圈,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情感关系。通过与朋友、家人的互动,建立健康的情感支持系统。
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民法典》中关于婚姻的规定。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与心理双重保护
在王暖暖的案件中,我们看到了法律程序的复杂性。涉外离婚案件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包括诉讼文书的送达、外交沟通等。然而,根据《民法典》第1079条的规定,在存在家庭暴力、虐待等情形时,法院应当判决离婚。这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受害者也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在面对情感挫折时,建议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如锻炼、阅读或寻求心理咨询等,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稳定。
王暖暖的故事提醒我们,防范情感诈骗需要法律与心理的双重保护。通过提高警觉性、保持理性思考、建立健康社交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骗婚之害。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让爱情在阳光下绽放,而非隐藏在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