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秘:糖分摄入如何影响大脑健康
最新研究揭秘:糖分摄入如何影响大脑健康
最新研究揭示了糖分摄入与大脑健康之间的重要联系。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激素在肝脏中随着糖含量增加而产生,并通过抑制大脑中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来减少糖分摄入和甜味偏好。这一突破性发现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为理解糖分对大脑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FGF21:调控糖分摄入的关键激素
研究显示,FGF21在肝脏中产生,其水平会随着糖分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这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作用于下丘脑腹内侧部的特定神经元,通过增强这些神经元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来降低糖的摄入量。
这一发现揭示了人体如何通过自身机制来调节糖分摄入,避免过量糖分对大脑和身体造成负面影响。FGF21的作用机制为理解糖分摄入与大脑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肠道细菌在糖偏好中的作用
江南大学朱升龙、陈永泉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等人的最新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糖分摄入的调控机制。研究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论文,揭示了一种名为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肠道细菌在调控糖偏好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水平较低,这与高糖摄入有关。FFAR4水平的降低会导致普通拟杆菌及其代谢物泛酸盐的肠道丰度减少,从而影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FGF21的分泌。
通过向糖尿病小鼠喂食泛酸盐或移植普通拟杆菌,研究团队成功减少了小鼠对糖的偏好,验证了这种复杂的肠-肝-脑信号轴在调控糖摄入中的作用。
“好糖”对大脑健康的积极影响
并非所有的糖都对健康不利。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发现,菊粉和低聚果糖这两种“好糖”能够改善大脑健康和肠道健康。
研究显示,持续补充菊粉和低聚果糖12周,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丰度,从而增强大脑健康和记忆力,改善认知表现。参与者在视觉记忆和新知识学习测试中的表现显著提升,这些测试结果被认为是辨别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标志。
科学饮食建议
控制添加糖摄入: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约等于一小罐可乐)。
选择天然甜味: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苹果和草莓,既能满足对甜食的渴望,又营养健康。
用健康替代品:尝试蜂蜜或枫糖浆代替精制糖,既美味又相对健康。
增加益生元摄入:适量食用富含菊粉和低聚果糖的食物,如大蒜、洋葱、芦笋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大脑功能。
通过科学的饮食选择,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糖分摄入,保护大脑健康,降低代谢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