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舒缓方法】5个不同种类+3大舒缓方法:食物、姿势及穴位按摩
【胃痛舒缓方法】5个不同种类+3大舒缓方法:食物、姿势及穴位按摩
都市人三餐食无定时,很容易引起胃痛。胃痛时该如应对?食梳打饼、饮牛奶有助舒缓胃痛吗?穴位按摩又有有没有用?今次分享多个舒缓胃痛方法,包括饮食、坐姿站姿、穴位按摩,以及5种不同情况胃痛的舒缓方法。
紧张、压力胃痛怎样舒缓?
- 建议穿着宽松,若束腰带,应将其松开,以避免腹部受压,保障胃气流动顺畅。
- 试着调节呼吸,可以坐在椅子上,然后缓慢吸气,再缓慢吐气,反复做10~20分钟。
- 喝温水,也可热敷胃部。
- 在饮食摄取上,应减少胃肠道的负担,避免摄入过量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生冷食物等。
- 三餐定时定量,不要跳餐,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好好吃饭。
半夜胃痛怎么舒缓?
半夜胃痛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乃为消化问题引起,根据不同的成因,会给予不同的治疗和舒缓方法,如下一一举出。另可留意,有的人半夜甚至会被痛醒,原则上,当晚夜胃痛已持续一周,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就要求医作确认了。
- 情绪紧张、失眠引起的胃痛:热敷。
- 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喝点温水,或热敷、温水泡脚。
- 消化不良、胃胀气引起的胃痛:打圈揉按上腹部。
- 胃酸过多、胃溃疡引起的胃痛:吃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 食物中毒、大量饮酒引起的胃痛:情况较危险,建议到医院就诊。
肠胃炎胃痛怎么舒缓?
若肠胃炎的腹泻程度并无造成生活太大的影响,其实是不需要使用药物的,只要记得分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待腹泻把受污染的食物及病原体从身体排出,胃痛自然就会痊愈了。但仍需注意,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是合宜的,但要避免高糖分的,否则可能加剧腹泻。
其他可考虑的胃痛舒缓方法包括如下。
- 用热水袋热敷腹部。
- 减少每餐的份量,少吃多喝,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即低脂、低纤维,以及减少乳制品,或改吃粥,好减轻肠道的负担。
- 摄入益生菌,可助重新调节肠内菌群平衡。
- 按照医生指示吃胃药。
- 早点睡觉,维持生活的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确保得到充分的休息。
经期胃痛怎么舒缓?
经期胃痛可以说是每个女生的“苦处”,而到底该如何舒缓症状,让“大姨妈”平安地来,平安地回,下列举出一些撇步供参考。
- 喝温水,不喝冷饮。
- 不要因胃痛而不吃饭,可选择软食,如面、粥、热汤等。
- 多吃能补血养气的食品,以加强经期体内供血,久而久之即能有效改善经期胃痛。
- 早点睡觉,确保有充足的休息。
孕妇胃痛怎么舒缓?
至于孕妇胃痛,其为体内激素变化、胎儿长大造成子宫压迫,以及孕妇本身胃病史的因素所引起。而这种胃痛可伴随整个孕期出现,下列是一些孕妇胃痛舒缓方法,孕妈咪也不用太担心,只要做正确的饮食调整,保持愉悦的心情,妈妈和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度过9个月孕期。
- 三餐饮食定时少量,口味应清淡不油腻,不宜吃难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且忌高糖食品;胃口不好时,建议吃流食;若孕吐严重,则可补充电解质。
- 饭后半小时不要马上躺著,以避免胃食道逆流,可先保持直坐,或适当地走动。
- 尽量不让自己陷入焦虑,因为焦虑会使胃痛更难舒缓。
- 若常晚上胃痛,可服用维生素,或按照医生指示服用制酸剂(Antacid)。
一般胃痛舒缓方法
1. 食梳打饼、饮牛奶
食梳打饼、饮牛奶有助舒缓胃痛,但效果短暂。胃痛就喝牛奶,这样的观念已深植在大部分人的思想中,其实不单是牛奶,喝温水、吃苏打饼都可起到冲淡胃酸的作用,以此缓和胃酸过多造成的胃痛。不过,牛奶不宜喝过多,因为它仍属高蛋白饮食,并不宜消化,若停留在胃的时间久,就容易引致胀气,反加剧胃痛。
2. 坐姿站姿
当胃痛发作,我们总会想平躺休息,但这是错误的,保持直立才是正确的姿势,以确保胃酸不会逆流。若真的需要躺下睡觉,建议于头部下方垫高枕头,高度约10~15公分,这样的倾斜姿势可避免胃痛复发。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3. 穴位按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穴位按摩亦能帮助舒缓,以下列出6个主要改善胃痛的穴位。
- 合谷穴
- 大陵穴
- 四缝穴
- 内关穴
- 中脘穴
- 足三里穴
5种胃药与治疗作用
胃痛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吃了胃药就一定会有缓解,且胃药种类也多元,各别的作用亦不同。因此,根据胃痛情况,选择对应的胃药,才是正确又有效的用药方法。以下介绍5种胃药及其治疗作用,在此提醒,若长期服用胃药,造成胃酸碱值持续升高,其会降低抑止细菌的能力,或因为过度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形成慢性胃炎,所以请按照医生指示服药。
胃药种类 | 胃黏膜保护剂 | 制酸剂 | 促胃肠道动力药 | 抗幽门螺杆菌药 |
---|---|---|---|---|
吸收性 | 非吸收性 | |||
治疗对象 | 胃酸分泌过多、胀气、胃炎、胃溃疡、神经性消化不良、胃肠道痉挛、便秘等。 | 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溃疡、良性胃溃疡、返流性食道炎、上消化道出血。 | 胃酸分泌过多、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 没有食欲、厌食、打嗝、胃胀、泛酸。 |
生理作用 | 中和胃酸,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层。 | 抑制胃酸分泌;药效较非吸收性制酸剂慢,但副作用较少、持续时间较长、疗效较明显。 | 中和胃酸分泌过多。 | 促进胃肠道蠕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