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两百年民俗的文化传承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两百年民俗的文化传承
珠海市东北部的伶仃洋上,有一座面积23.8平方公里的海岛——淇澳岛。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宝岛。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岛上都会举行一场独特的民俗活动——端午祈福巡游,这项始于清道光年间的传统,至今已延续近两百年。
历史渊源:抗英胜利的纪念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的起源,要追溯到1833年的一场抗英胜利。当时,英国鸦片贩子试图在淇澳岛建立贩卖基地,遭到当地村民的坚决抵抗。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村民们成功击退了侵略者,并获得了3000两白银的赔款。为了纪念这场胜利,村民们从次年开始,以岭南民间洗菩萨的民俗活动来纪念抗英胜利,到1863年,除筹办抗英胜利30周年纪念日外,还筹办第一届端午民间祈福巡游。这年的端午清晨,祖庙前人声鼎沸,村民们举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各式旗帜向天祭拜后,抬着菩萨,擂响狮鼓,沿街祈福巡游,所到之处,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独特仪式:五生五熟与巡游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有着自己独特而严谨的仪式。在农历五月初一的曙光中,村民们会先在祖庙前举行祭祀仪式。最特别的是“五生五熟”供品:五生是由一头生猪的内脏做成的独特祭品。猪肚做寿星公,寓意长命百岁;猪肝、猪心做龟,象征延年益寿;猪小肚做寿桃,寓意福气安康;猪肺做孔雀,寓意百业兴盛;猪肠做拱门、猪腰做鲤鱼,寓意鱼跃龙门,步步高升。五熟则是由大蕉、枇杷、菠萝、桃子、李子等时令水果组成。切金猪祭酒仪式为淇澳特色,切下烧猪肉放置于酒碗中,朝天地三敬酒,祈愿天下太平,淇澳风调雨顺,子孙昌盛,幸福安康。敬酒后,淇澳村民们将祖庙、东澳古庙、天后宫的水潮爷爷、天后娘娘、诸葛武侯、蔡二将军等雕像端放在轿内。
随后,巡游正式开始。由淇澳村民、学生和市民游客组成的七大巡游方阵从祖庙出发,沿村中道路开始巡游,途经文昌阁、东澳古庙、观音阁、天后宫和白石街,最后回到祖庙。沿途信众燃放炮仗、敬奉供品,祈求家宅平安、生意兴隆。巡游过程中,淇澳广场、东澳古庙、天后宫举行醒狮表演,热闹非凡。穿长衫的老人为游客、村民派发平安米、平安茶、平安符,将福运传递。
传承创新:古老民俗的现代活力
近年来,在珠海高新区的推动下,淇澳端午祈福巡游焕发出新的生机。2010年,在淇澳老人协会的牵头下,中断了六十载的传统庆典得以重启。如今,每年都会有大量村民和游客参与其中,队伍常常排成长龙。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珠海高新区采取了多项措施:
- 在学校开设非遗传承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参与这项传统活动
- 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如2021年推出的祈福巡游文化创意产品
-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2023年启动的“唐家湾记忆”数字化长卷项目
- 设立省市级非遗传承基地,为传统文化提供展示平台
2022年,巡游活动首次设立了学生方阵,兆征纪念学校的学生们高举寓意美好的小道具,不仅展示了“非遗进校园”的丰硕成果,也寄托了人们对下一代传承文化的厚望。
文化价值:凝聚乡情的纽带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民俗活动,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它凝聚了淇澳村民对家乡的深情,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体验传统、感受文化的机会。
每年的巡游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让这一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播和保护。正如淇澳村史馆管理员蔡银结所说:“每次报名,村民们都非常积极,队伍排成长龙,大家参与祈福巡游的热情越来越高。”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成为了珠海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不仅展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