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森林文化周: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探秘
第三届森林文化周: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探秘
11月22日,广东省第三届森林文化周在珠海淇澳岛拉开帷幕,一场以“绿美广东 粤动粤美”为主题的生态文化盛宴正式开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淇澳岛不仅是中国人工修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腹海雕的重要栖息地。
红树林里的生态密码
淇澳红树林保护区占地约370.3公顷,是中国人工修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白腹海雕的安居之所,更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天堂。保护区内分布着18座海拔超过100米的山峰,海湾众多,海岸线多样,既有沙滩也有泥滩,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白腹海雕:珠海的“空中霸主”
白腹海雕是华南沿海体型最大的猛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海岛定居鸟类中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担杆岛有3对白腹海雕繁殖,二洲岛有2对,佳蓬列岛中的杉洲岛有1对,三门列岛中的黑洲岛有1对。大蛛洲岛和外伶仃岛也能见到白腹海雕,但没有发现巢,不能确定繁殖。该物种一雄一雌维持终身配偶,繁殖季为秋末到初春。巢一般建在高大树木或者悬崖边,直径可超过1米,一般沿用多年,每窝1-3枚卵,但一窝一般只有1只雏鸟能成功离巢。白腹海雕对人为干扰极其敏感,因此其栖息地遭受破坏的风险很高。
科普教育:生态传承的桥梁
保护区内的科普长廊、湿地绿道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教育体验。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学习鸟类知识,拿起望远镜观察湿地中的“远方来客”,甚至还能获得一张珍贵的研学证书。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奥秘,更激发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共建共享:守护绿色家园
第三届森林文化周期间,淇澳岛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从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到面向公众的科普集市,从观鸟活动到环保主题的文艺表演,每一项活动都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共同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淇澳红树林保护区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9:00-17:00,需提前预约。保护区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珍稀植物及海岛生态环境。
白腹海雕是淇澳岛的旗舰物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珠海是其重要繁殖地之一。保护区内还栖息着多种候鸟,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淇澳岛不仅是一座美丽的海岛,更是一扇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窗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生机勃勃的红树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守护这片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