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事,云雾知!这位摄影师眼中的世界,为何让人心驰神往?
庐山事,云雾知!这位摄影师眼中的世界,为何让人心驰神往?
在庐山,云雾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摄影师卫岌眼中的诗篇。作为庐山市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卫岌用近二十年的时间,记录下了庐山云雾的千变万化。从含鄱口的日出到芦林湖的薄雾,从五老峰的佛光到牯岭镇的夜景,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上映,至今保持着公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纪录。今天来庐山,打动人的不仅有这部影视作品佳话,还有3500多位文人的笔墨诗词,以及缥缈变幻的庐山云雾。
如果将庐山比作一部大书,云雾就是它最精彩的章回。有时,云雾如含光默默的君子,凌波湖面,行过山谷;有时,它们如逍遥天地的侠士,乱发当风,扁舟破浪。
这次,让我们跟随自小在庐山生活的摄影师卫岌,去探索庐山云雾的千形百面。
由于父亲曾在庐山日报社担任摄影记者与美编,受其影响,卫岌也拿起相机,拍摄庐山风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相机成就了他多彩的人生,但最令他欣慰的是,近年来上山看云雾的人越来越多。络绎不绝的游客向他咨询,他都会叮嘱一句“订房要提早”。
庐山为何如此令人着迷?接下来跟随卫岌的作品和故事,一起去看看。
含鄱口是俯瞰鄱阳湖的最佳地点,也是观日出和云海最好的地方。在卫岌眼里,含鄱口前由大汉阳峰、九奇峰、五老峰形成的大峡谷,是拍摄云雾奇观的绝佳之处。旭日喷薄、青山带紫、白云披红,“最是心旷神怡”。
凌晨5时,卫岌在含鄱口一处大石头上架好相机,身旁满是举着相机和手机的游客。“以前来拍日出的没有这么多人,现在好多年轻人慕名而来。”
五老峰有云雾的时候,还有机会拍到难得的佛光。“很激动!佛光非常漂亮,非常完整”指着自己的作品,卫岌眉欢眼笑。
芦林湖升起的雾像青烟,像薄纱,也像九天瑶池飘落人间。伫立芦林湖大桥,如镜的湖水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中,美不胜收。
水蒸气遇冷,在芦林湖面上凝成薄薄的雾气,而且早上的、晚上的雾气都不一样,“那是另一番的缥缈与轻盈”。有时冷空气到访,湖水便换上雾凇新装。
日照峰朝有雾、暮见云,丝丝缕缕入人心。登上日照峰顶,可以一览多种不同形式的云雾,因此卫岌对日照峰也是钟爱有加。
日照峰左侧,云雾从牯岭山城如涓涓细流般流淌出来;右侧则有气势恢宏的瀑布云。
镜头对准正前方的剪刀峡,由鄱阳湖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水汽在这里凝结囤积,借剪刀峡近千米的落差倾泻而下,气势磅礴的瀑布云便奔涌在眼前。
返回位于山腰的牯岭镇,灯光与云雾的交织,如梦似幻。
庐山的云雾很“亲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对峡谷,居民一出门就能欣赏到各种气象景观。谈笑间,卫岌的脸上写满自豪。
在采访中,卫岌分享了很多云雾的故事。“当年周筠和耿桦因庐山结缘,而我在山上拍了这么多年云雾,生命中早已有一种‘云雾’情结。”这份情结,是对云雾生消演变的情有独钟,是对庐山旅游走俏的欣喜与共。“庐山还有很多地方能观赏到云雾,过去有些受限于地形难以到达,如今有了无人机,一切都不在话下。”
借助于无人机,卫岌也打开了品悟庐山云雾的新世界。
往来多少英雄才子踏足此地,却仍然难以穷尽庐山云雾的美。那缥缈而深邃的云雾,宛如自然的诗篇,静候你来探寻,静待你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