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漫步汉口路:探访上海解放前的地标建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漫步汉口路:探访上海解放前的地标建筑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sh.people.com.cn/n2/2025/0109/c350122-41103232.html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44497
3.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llianceid=1072015&articleId=51151129&hideOpenCtrip=1&hidePublishButton=true&hideTitle=true&sid=1996268
4.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llianceid=1072015&articleId=34319671&hideOpenCtrip=1&hidePublishButton=true&hideTitle=true&sid=1996268
5.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4_05_18_735178.shtml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07685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434561607081973
8.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07685?commTag=true
9.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37480
10.
https://www.hhlloo.com/a/shang-hai-wai-tan-lao-shi-fu.html

汉口路,这条被誉为上海外滩“第二立面”的重要街道,见证了这座城市近现代的风云变幻。从1843年辟筑至今,它不仅是一条普通的马路,更是一条承载着上海城市记忆的“时光隧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汉口路,探寻那些见证了上海解放前辉煌岁月的地标建筑。

01

申报馆旧址:报业传奇的见证者

位于汉口路309号的申报馆旧址,始建于1918年,是一座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这里曾是《申报》报社所在地,这份数字报纸创刊于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申报馆旧址占地约7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80平方米。建筑外墙檐口下部和壁柱均有精美花纹,二层阳台挑出,栏杆美观,阳台座下也有装饰性图案。大门门楣上横挑着优质、坚硬的花岗岩,申报馆三个大字凿镂其中。

大楼内部布局严谨,底层曾为印刷厂,设有排字房、纸版房等;二层为营业厅,三层为董事会、经理室等;四五层则有图书馆、校对室等。值得一提的是,楼内还设有搬运大型货物的电梯,这在当时的亚洲地区还不多见。

1949年,这里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社址。1994年,这幢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如今,这座见证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建筑,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汉口路上,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02

老市府大楼:百年围合的传奇

汉口路193号的老市府大楼,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是汉口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这幢由建筑师特纳设计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曾作为工部局办公总部,1949年后成为上海市政府大楼,见证了上海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老市府大楼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外观宏伟大气,暖米色花岗石外立面,构图上强调比例和谐优美。底层基座使用大块花岗石贴面及塔斯干柱式,北面入口处为爱奥尼克圆柱,二三层用爱奥尼克半圆形倚墙列柱,二层窗楣以弧形与三角形的山花相间,三四层之间有大挑檐,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

由于历史原因,该楼在建造过程中未完成围合,留有一个L形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历史遗憾,2015年,上海市启动了老市府大楼的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经过数年的精心打磨和改造,2023年4月24日,老市府大楼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百年围合。

如今的外滩·老市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这里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丰富的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场所,成为举办各类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活动与商业文化业态的理想场所。随着外滩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周边业态的不断丰富,外滩·老市府有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商业地标。

03

中南大楼:金融气质的百年建筑

位于汉口路110号的中南大楼,建于1917-1921年间,原设计方为马海洋行,新古典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五层。大楼坐北朝南,立面初始设计呈严谨对称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横向竖向均为三段式构图。

南立面底层中部为一个开间的入口大门,其两侧有塔斯干柱式双花岗石柱,大门两侧墙身有横缝装饰;二至四层中部三开间有贯通三层的4根多立克式花岗石巨柱,窗洞四周有花环纹章、束棒饰等深具古典象征意义的雕饰。大楼外墙面主要装饰材料为水刷石,底部勒脚和主入口及上方石材装饰为花岗岩。

大楼先后被上海市化学工业局、爱建信托、天津银行上海分行使用。1997年加建二层,现为七层。1999年,这幢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大楼整体修缮后,现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会使用。

在修缮过程中,室内装饰除保留部分吊灯、栏杆、门窗套等,非历史原物部分为重新设计制作,取材用色多为与建筑外立面协调的金色、黄色、褐色等,另增加米灰、橄榄绿、灰蓝等具有金融气质的色彩,使空间更柔和明亮。

这三座建筑,如同三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汉口路上,见证着上海的百年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在保护与活化利用中,这些优秀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