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与《蛟龙行动》:青岛影视基地里的中国电影新传奇
《封神2》与《蛟龙行动》:青岛影视基地里的中国电影新传奇
2025年春节档,两部备受瞩目的大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蛟龙行动》即将上映。这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诞生地——青岛影视基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部大片的幕后,揭秘中国电影工业的最新成果。
神话与军事的双重震撼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延续了第一部的宏大叙事,聚焦姬发保卫西岐的故事。影片中,雷震子、墨麒麟、三头六臂的殷郊等神话形象将再次震撼观众的视觉。这些令人惊叹的特效背后,是末那众合特效工作室的精心打造。
相比之下,《蛟龙行动》则是一部现代军事题材的力作。作为《红海行动》的续集,影片讲述了伊维亚内战后,恐怖组织再次威胁和平的故事。为了真实还原潜艇作战场景,剧组1:1打造了四艘潜艇,其中“龙鲸号”长达120米,是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
青岛影视基地的硬核实力
这两部大片的诞生,离不开青岛影视基地的强大支持。基地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和场地,更汇聚了一批顶尖的特效和制作团队。
在《封神第二部》的制作中,末那众合特效工作室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室的概念艺术家们为影片设计了多个神话生物的形象,其中三头六臂的殷郊更是经过数十次修改才最终定稿。这种创新性的设计,在中国电影中尚属首次。
而《蛟龙行动》的潜艇道具,则展现了青岛影视基地在大型场景制作方面的实力。120米长的“龙鲸号”潜艇,不仅在外形上高度还原真实潜艇,内部结构也力求真实,为演员提供了沉浸式的表演环境。
从“追赶”到“领跑”的中国电影工业
青岛影视基地的发展,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缩影。自2019年以来,基地已累计服务484个剧组,贡献了371亿元的票房。从《流浪地球》到《封神三部曲》,再到《蛟龙行动》,这里见证了中国电影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
为了支持电影工业的发展,青岛影视基地建立了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配备了面部捕捉、虚拟拍摄等先进设备。同时,基地还引进了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别面部扫描系统,提升了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在政策支持方面,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影视之都”列为城市四张名片之首,先后出台多个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前,基地已吸引1098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形成了涵盖出品、制作、宣发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未来可期
随着《封神第二部》和《蛟龙行动》的上映,青岛影视基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从神话史诗到现代军事,从数字特效到实体道具,青岛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创新的策源地。
未来,随着更多高科技设备的引入和优秀人才的聚集,青岛影视基地必将为中国电影带来更多惊喜。这两部春节档大片,或许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