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家庭育儿教你听声辨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家庭育儿教你听声辨咳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1571557_121924585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60405
3.
https://m.familydoctor.com.cn/202403/3050703.html
4.
https://www.gongqing.gov.cn/zqx/02/111123333/11111/202410/t20241029_6751707.html
5.
https://m.fybj.net/notice_zp/2024/zbqZERdp.html
6.
https://www.parkwayeast.com.sg/zh/health-plus/article/soothe-child-cough-naturally
7.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6695
8.
https://www.pfizermedicalinformation.cn/clinical-guidelines/3111
9.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408931319.html

秋冬季节是宝宝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科学家庭育儿编辑部分享了一篇关于如何通过宝宝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病因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六种常见咳嗽类型及其症状,如带有痰音的咳嗽可能是普通病毒性感冒,响亮且强烈的干咳可能是因为过敏或支原体感染。家长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聆听宝宝的咳嗽声,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必要时应立即就医。科学家庭育儿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家庭护理小贴士,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生病的宝宝。

01

六种常见咳嗽类型及其声音特征

  1.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 声音特点:带痰音,略显嘶哑,间歇性发作。
  • 伴随症状:嗜睡、头痛、流鼻涕、轻度发热(体温低于38.6℃)等。
  1. 过敏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干咳

  • 声音特点:剧烈且清晰,多为阵发性,夜间加重。
  • 伴随症状:无明显其他症状,但支原体感染常伴有高热。
  1. 肺炎或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 声音特点:有痰,呼吸短促,呼气时发出呻吟声,类似拉风箱。
  • 伴随症状:气喘、呼吸困难,有时可听到肺部呼噜声。
  1. 急性喉炎引起的犬吠样咳嗽

  • 声音特点:类似小狗叫声,吸气时有公鸡打鸣样的回响。
  • 伴随症状:白天较轻,夜间加重,常伴发热。
  1. 哮喘引起的持续性咳嗽

  • 声音特点:长达10天以上,伴有喘鸣和憋气,接触刺激物后加剧。
  • 伴随症状:运动、清晨或夜间咳嗽明显,家族可能有过敏史。
  1. 百日咳引起的猛烈咳嗽

  • 声音特点:半分钟内连续数十声咳嗽,随后出现尖锐的吸气声。
  • 伴随症状:初期类似感冒,后期发展为痉挛性咳嗽,可持续数月。
02

家庭护理小贴士

  1.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有助于缓解咳嗽和鼻塞。

  2. 补充水分:确保宝宝多喝水,如水或温汤,以帮助舒缓喉咙,保持水分充足。

  3. 蜂蜜止咳:对于一岁以上的儿童,蜂蜜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止咳剂。将一茶匙蜂蜜混入温水中,可以舒缓喉咙,减少咳嗽。

  4. 蒸汽疗法:用热水淋浴或泡澡,让浴室充满蒸汽。让孩子在蒸汽中停留几分钟,直到症状缓解。这有助于疏松粘液和缓解咳嗽。

  5. 调整睡姿:在孩子睡觉时,用额外的枕头将他们的头部垫高,以帮助减轻咳嗽,尤其是如果咳嗽在夜间加重的话。

  6. 避免刺激物:让孩子远离烟雾、浓烈的香水和其他会加剧咳嗽的刺激物。

  7. 饮食调理:尽量给宝宝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煮点梨汤,梨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但要注意不要太甜,以免加重宝宝咳嗽。避免给宝宝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呼吸道不适。

  8.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一定不要熬夜。

03

何时需要就医

虽然家庭护理可以帮助缓解宝宝的咳嗽症状,但在以下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1. 咳嗽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周),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和进食。

  2. 伴有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3. 咳嗽伴有呕吐、发绀(皮肤或嘴唇呈青紫色)。

  4. 新生儿和小婴儿咳嗽,尤其是伴有呼吸暂停的情况。

  5. 咳嗽伴有胸痛、嘴唇或脸部变蓝等。

通过细心观察宝宝的咳嗽声音和伴随症状,家长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但请记住,家庭护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