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扬州:多铎为何要对扬州屠城?整整十天才下“封刀令”
“哭泣”的扬州:多铎为何要对扬州屠城?整整十天才下“封刀令”
1645年5月20日至29日,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在这短短十天里,发生了堪称史上最血腥的屠杀事件——“扬州十日”。据史料记载,当时仅僧人就收尸八十余万具(另一种说法是军民伤亡八十万)。数十万士兵和平民几乎无一幸免。
兵力悬殊下的坚守
1645年(弘光元年),爱新觉罗·多铎率十万大军攻打扬州。当时扬州城的明朝守军是史可法。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他自然是十分着急,因为当时他的驻军只有一万多人。
于是,史可法紧急向朝廷报告军情,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派出援军,解除扬州之围。但结果,援军没能赶到,反而吓坏了整个朝廷!无奈之下,史可法只得依靠手下仅有的少量士兵,准备死守扬州。
“扬州十日”的真相
《扬州十日记》的记载
《扬州十日记》是关于“扬州十日”最详细的记载,其作者是当时的僧人智旭。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入扬州后,进行了长达十天的屠城。屠城期间,清军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据记载,当时仅僧人就收尸八十余万具。
《嘉定屠城纪略》的补充
《嘉定屠城纪略》是关于“嘉定三屠”的记载,其作者是当时的士绅朱子素。虽然该书主要记载的是嘉定的遭遇,但其中也提到了扬州的遭遇。据《嘉定屠城纪略》记载,清军在攻入扬州后,进行了长达十天的屠城。屠城期间,清军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据记载,当时军民伤亡八十余万。
屠城背后的真相
多铎为何要对扬州屠城?
多铎对扬州进行屠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报复,二是为了震慑。
首先,多铎对扬州进行屠城是为了报复。在攻入扬州之前,多铎曾多次向史可法劝降,但都被史可法拒绝。这让多铎感到非常愤怒,因此在攻入扬州后,他下令对扬州进行屠城,以报复史可法的不降。
其次,多铎对扬州进行屠城是为了震慑。当时,明朝在江南还有不少势力,如果能够通过屠城来震慑这些势力,那么清军就可以不战而胜。因此,多铎在攻入扬州后,下令对扬州进行屠城,以震慑江南的明朝势力。
“封刀令”的下达
在屠城进行了十天后,多铎终于下达了“封刀令”。据《扬州十日记》记载,多铎之所以下达“封刀令”,是因为他担心如果继续屠城,可能会引起江南的反抗。因此,在屠城进行了十天后,多铎终于下达了“封刀令”,停止了屠城。
结语
“扬州十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史可法的坚守、百姓的反抗、僧人的慈悲,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