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科院发现新种:湖南脊蛇形态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科院发现新种:湖南脊蛇形态揭秘

引用
科学网
8
来源
1.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811.shtm
2.
http://szjj.china.com.cn/2024-01/29/content_42685701.html
3.
https://news.cri.cn/2024-01-29/aaa04e19-c194-9c12-5018-4decb67c308c.html
4.
https://herpetozoa.pensoft.net/article/124331/
5.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E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98256
6.
https://www.luan.gov.cn/public/site/tpl/4815?nav=1&id=10475184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4%E6%A0%96%E5%8A%A8%E7%89%A9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4%8A%E6%A4%8E%E5%8A%A8%E7%89%A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员课题组近日在湖南省怀化市和宁乡市发现了一种新的脊蛇属物种——湖南脊蛇(Achalinus hunanensis)。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脊蛇属多样性的认识,也揭示了长江三峡地理隔离可能促进其分化成种的过程。

01

湖南脊蛇的形态特征

湖南脊蛇属于脊蛇属(Achalinus),这是一个隶属于闪皮蛇科的小型蛇类群体。该属物种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体型较小,通常不超过50厘米;头部不明显,与身体颜色相近;背鳞光滑,排列整齐;尾部逐渐变细,末端呈尖状。然而,湖南脊蛇在一些关键形态特征上与其他已知物种存在显著差异:

  • 鼻间鳞沟长度:湖南脊蛇的鼻间鳞沟长度约为前额鳞沟长的两倍,这一特征在脊蛇属中较为罕见。
  • 尾长体长比:其尾长与体长的比例为0.221至0.225,明显低于其他近缘物种。
  • 背鳞行数:背鳞在中部有15行,这一数量在脊蛇属中较少见。

02

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

湖南脊蛇主要栖息于湖南省西部的山区,目前已知的分布范围包括怀化市和宁乡市的部分地区。这些区域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高度在300米至1665米之间。湖南脊蛇具有典型的夜行性习性,白天多藏匿于石缝或落叶层中,夜晚则出来活动觅食。它们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昆虫、蜘蛛等。

03

长江三峡地理隔离与物种分化

湖南脊蛇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长江三峡地区作为物种分化中心的重要地位。长江三峡及其周边的复杂地形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物种的分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当一个物种被自然障碍(如山脉、河流)分割成多个群体时,这些群体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独立演化,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04

科学意义与保护价值

湖南脊蛇的发现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脊蛇属多样性的认识,也为研究长江三峡地区的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提供了新的素材。这一发现还凸显了中国南方山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重要性,强调了加强该地区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的必要性。

05

最新进展:南山脊蛇的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湖南脊蛇被发现后不久,湖南师范大学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发现了另一个新的脊蛇物种——南山脊蛇(Achalinus nanshanensis)。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湖南地区在脊蛇属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地位。

南山脊蛇与杨氏脊蛇为近似种,但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尾长与体长均小于杨氏脊蛇,上颌齿为18颗(较杨氏脊蛇少6至8颗),颞鳞数也不同。南山脊蛇目前已知仅分布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境内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及其相邻的怀化市通道县,生活在海拔300米至1665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多在雨后出现。

这一系列新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脊蛇属多样性的认识,也揭示了长江三峡地理隔离对物种分化的重要影响。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南方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也强调了加强该地区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的必要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