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孕健康促进行动”:三年守护,助力母婴健康
“围孕健康促进行动”:三年守护,助力母婴健康
2021年4月,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程守护,孕育新生——围孕健康促进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这一项目通过广泛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传播健康管理理念,致力于提高妇幼生存和生活质量,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维护生殖健康。
围孕期,即怀孕前、怀孕期间及产后的一段时间,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我国围孕期健康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孕妇及其家庭对孕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许多孕妇缺乏科学的健康指导;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在围孕期健康管理方面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围孕健康促进行动”项目建立了系统的培训体系。项目通过专家协作组、学术研讨会、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围孕期健康服务水平。例如,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举办的项目专科建设指导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高危妊娠的抗凝治疗、早产的临床处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规范等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西藏林芝,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开展了“早期干预 守护母婴”公益项目。该项目不仅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儿童营养品、健康科普书籍等物资,更为贫困重症母婴提供了2万元救助基金额度。通过专家义诊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已惠及近万名孕产人群,有效提升了当地围孕期健康管理水平。
经过三年多的实施,“围孕健康促进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项目通过建立围孕健康促进指导合作医院,推动了围孕期健康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项目还注重培养基层医疗人才,通过开展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据统计,仅2024年,项目就培训了529名医护人员,开展了百余场健康教育活动。
然而,围孕期健康教育仍需持续发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孕妇和家庭受益。此外,还应加强跨部门协作,整合医疗、教育、社区等多方资源,形成围孕期健康教育的合力。
“围孕健康促进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不仅提升了我国围孕期健康服务水平,更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了力量。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围孕期健康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更多母婴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