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金华走出的初唐文学巨匠
骆宾王:金华走出的初唐文学巨匠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流传千古的《咏鹅》,出自七岁的骆宾王之手。这位出生于浙江金华义乌的文学天才,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坎坷的人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骆宾王(约640-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他出身寒门,自幼聪慧过人,七岁时因《咏鹅》一诗而被誉为“神童”。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似乎预示了他未来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他尤擅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佳作,当时即被誉为绝唱。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格律,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初唐时期的社会风貌。骆宾王的诗歌融合了六朝乐府的结构形式和今体诗的韵律特点,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诵读。明代文学家何景明评价初唐四杰“音节往往可歌”,所指即此。
骆宾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曾任道王李元庆府属、武功主簿等职,但仕途并不顺利。最著名的是,他在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辞采飞扬,义正词严,展现了骆宾王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立场。然而,徐敬业的起兵最终失败,骆宾王也因此遭遇人生的重大挫折,亡命江湖,不知所终。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金华义乌建有骆宾王公园和纪念馆。骆宾王公园位于义乌城中中路,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咏鹅的骆家塘一带。公园入口处建有仿唐牌坊照壁,园内亭榭错落,白鹅游湖,林木葱郁,古色古香。公园以骆宾王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由劲节虚怀、咏鹅、风潇水寒、白云精舍和云林幽居等六个景区组成,展现了这位杰出诗人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仕途坎坷、命运壮烈的一生。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荡涤了六朝文学的颓波,革新了初唐浮靡的诗风,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开创了先河。他的诗歌关注边塞战争与民生疾苦,风格雄浑豪放,语言质朴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骆宾王的一生,是追求理想、坚持正义的一生,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