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如何影响孩子心理?
春节档电影如何影响孩子心理?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六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蛟龙行动》《熊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自1月19日开启预售以来,迅速创下最快破亿纪录。这些影片不仅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更引发了人们对电影如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度思考。
电影: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优秀的电影作品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如[[3]]所指出的,一部好的电影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以今年春节档为例,《熊出没·重启未来》作为系列科幻五部曲的最终章,以“极致的浪漫、大胆的想象”为孩子们展现了一场未来冒险,传递了科技探索精神;《哪吒之魔童闹海》则通过哪吒的成长故事,向孩子们传达了友情、勇气与责任等积极价值观。
儿童电影在教育、美育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能在心理健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者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上采用电影作为教材,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疗愈心理创伤、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儿童观影:一场特殊的自我探索之旅
儿童对电影的兴趣往往超出成人的想象。[[4]]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对恐怖片的兴趣并非简单的寻求刺激,而是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动机。这种兴趣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体发展中的好奇心、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面对恐怖场景时,个体需要调动内在资源来应对随之而来的强烈情绪反应。这一过程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即他们学会在面临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同时,成功克服观看恐怖片带来的恐惧感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家庭环境:影响儿童观影选择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观影选择往往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4]]提到,如果孩子们频繁地寻求通过观看恐怖片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或者逃避现实的压力,这可能暗示着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例如,在一些过于严格或忽视型的家庭中,父母可能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沟通,导致孩子通过其他途径寻找情感寄托。
对于那些因为家庭关系紧张而感到孤独、焦虑或者压力大的孩子来说,拥有一只经过专业训练的精神抚慰犬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精神抚慰犬不仅能够提供陪伴,帮助减轻孩子的负面情绪,还能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当孩子与抚慰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后,它们会成为一个稳定的、无条件支持的存在,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接纳。这种正面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醒父母们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改善教育方式,营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
引导儿童观影:家长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面对儿童对电影的浓厚兴趣,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如何引导?首先,家长需要理性看待儿童的观影选择,理解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对于恐怖片等看似“另类”的兴趣,家长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和处理电影中的情绪体验。
其次,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3]]提到,当前儿童电影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儿童电影与儿童观众及其家长难以相互“找到”。这需要影院、学校、社区等多方联动,通过专题展映、组织包场、假日折扣等活动,让儿童电影获得更多上映空间。
此外,片方和影院应勤勉不怠,一起做好分线发行、分众发行工作。专题展映、组织包场、假日折扣等活动,都有助于儿童电影获得更多上映空间。今年上半年,成都、北京的一些影院在排映儿童影片时,专门组织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艺术家导赏,每次都几乎满场。
电影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自我、培养情感的重要窗口。在这个视觉艺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儿童电影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丰富的观影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