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市一中院判决:智能门锁使用不当侵犯邻居隐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市一中院判决:智能门锁使用不当侵犯邻居隐私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7
来源
1.
http://legalinfo.moj.gov.cn/zxxfyasf/202403/t20240313_496106.html
2.
https://house.hexun.com/2024-07-20/213650424.html
3.
https://family.pconline.com.cn/1756/17564848.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52425
5.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6ea2b9c-f5e0-45b3-88bf-3f86dad16d86
6.
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4-02/08/content_8960145.html
7.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266623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智能门锁引发的隐私权纠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保护,更折射出智能门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边界问题。

01

案件回顾:智能门锁引发的邻里纠纷

当事人李某与王某是邻居,两家房屋为一梯两户,大门正对,两门相距约2.29米。王某家安装了具备人体感应和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门锁内置摄像头,激活后可以看到李某家大门的上半部分。李某认为这侵犯了其隐私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拆除监控设备、删除相关影像信息并道歉。

02

法院判决:抓拍功能不侵权,感应功能需关闭

法院经审理认为,智能门锁的使用应平衡隐私权保护与使用便利。具体分析如下:

  1. 抓拍图像功能:智能门锁的抓拍功能是被动启动的,只有在有人触碰门锁尝试开锁时才会触发。抓拍内容主要是开锁人的头像,且目的仅限于安全防御,不会过多涉及邻居的隐私。因此,抓拍功能不构成隐私侵权

  2. 人体感应功能:智能门锁的感应有效距离约为0.5米,李某家人无论是坐电梯还是走楼梯,都有可能触发感应功能,导致智能门锁记录开锁时间。这种情况下,智能门锁可能会记录李某家人的出入信息,让其处于被监控的状态,侵害了隐私权

基于以上分析,法院判令王某应关闭智能门锁的感应功能,不得擅自开启。

03

如何正确使用智能门锁?

这起案件为智能门锁的使用者敲响了警钟。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 选择合适的产品:在选购智能门锁时,建议选择可区分功能的产品,避免选购超远距离感应、高清摄像监控、广角镜头观察等功能过于强大的门锁。

  2. 合理安装位置:智能门锁应避免直接对着邻居的门窗安装,最好与邻居提前沟通,了解其担忧,共同商定合适的安装位置。

  3. 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门锁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工作正常,不会无故开启或记录邻居的活动。同时,定期更新门锁软件,防止安全漏洞。

  4. 建立良好邻里关系:通过日常交流了解邻居的需求和期望,在使用智能门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邻居的感受,做到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他人。

04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责任

智能门锁生产者和经营者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隐私保护因素,避免过度强调功能而忽视人文关怀。在销售时,应做好风险告知和善意提示,引导消费者选择最适合的产品。

这起案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科技发展不应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在使用智能门锁时,既要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也要时刻牢记尊重他人隐私,做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