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古遗址揭秘:3500年周人墓群狗殉葬之谜
日照古遗址揭秘:3500年周人墓群狗殉葬之谜
2024年,山东日照后稍坡东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一段尘封3500年的历史。在这处周代墓群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多座墓葬中都出现了狗的遗骸。这一独特的丧葬习俗不仅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为解读日照地区的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线索。
日照,这座被誉为“阳光之城,海韵之都”的海滨城市,不仅是现代人的度假胜地,更是一座承载着数千年文明的历史宝库。作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日照地区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考古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尧王城遗址和两城镇遗址。
尧王城遗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保护范围达502公顷,是目前黄河下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遗址自大汶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龙山时期,距今约4000至5000年。自1934年首次发现以来,这里已经出土了万余件文物,包括大汶口、岳石文化和商、周、汉代遗存,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
两城镇遗址则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以龙山文化为主,含有商周、汉文化遗存。1995年至2004年,由山东大学等单位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出土的黑陶、玉器、酒器等遗存,证明了当时以两城镇遗址为中心的日照地区已进入文明时代。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后稍坡东遗址的发现显得尤为珍贵。考古学家们在墓葬中发现的狗殉葬现象,为我们揭示了周代日照地区独特的丧葬习俗。这种现象并非孤立存在,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的姚河塬遗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殉葬习俗。姚河塬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显示,获国国君很可能是殷人,而非周人。腰坑、角坑、殉狗、殉人、殉牲等埋葬习俗,以及商式簋、鬲、盆等出土器物,都指向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来自中原的殷遗民群体。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日照地区的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周灭商之后,一部分殷民被分封到各地,他们带着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工艺技术,与当地的东夷文化相互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成果。日照地区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就是这种文化交融的见证。这种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的黑陶器,壁厚不到1毫米,杯口最薄处仅0.2毫米,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日照后稍坡东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3500年前周代墓群中狗殉葬的独特现象,更为我们理解东夷文化和周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得以一窥日照地区辉煌的文明历程,也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