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哲理诗鉴赏之七十八】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哲理诗鉴赏之七十八】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1qlnjbt

《怀古兼吊侯朝宗》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咏史诗,通过追忆战国时期魏国隐士侯嬴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好友侯朝宗的深切悼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吴伟业与侯朝宗之间的深厚友谊,更体现了他们共同坚守的民族气节和信义精神。

千金难买侯嬴诺

——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赏析

自由关东行者

怀古兼吊侯朝宗

吴伟业

河洛烽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诗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年)被迫应诏北上北京,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但他对自己的应诏行为痛悔不已,常常自责。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太仓)诗派开创者。初学“长庆体”(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古风诗体)后自成新体,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赏析】

《怀古兼吊侯朝宗》,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咏史诗,全诗叙述一件历史故事,通过这件历史故事间接悼念亡友侯朝宗。侯朝宗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他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顺治八年,参加清朝科举考试,为时人所讥讽:“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在35岁时,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除诗文外一无所成,悔恨不已,又因违心参与顺治八年乡试,认为自己失节于明,便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其壮年后悔之意。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以明志。清朝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655年1月30日),37岁的侯方域因国破家亡,复明无望,壮志难酬,郁闷在怀,加之思念已病故的爱人李香君,染病身亡。后来,剧作家孔尚任作剧本《桃花扇》,使侯朝宗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侯方域为吴梅村好友。侯方域去世后,吴梅村写《怀古兼吊侯朝宗》这首诗悼念亡友。

这首诗作于侯朝宗去世不久。作者和侯朝宗都是明臣,在明亡清兴时,都坚持不与清廷合作,寻机反清复明。为此而组建复社。但是,当清朝政权稳定后,作者被迫应诏进京当官了;侯朝宗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他们都为自己的“失节”悔恨交加,后来作者辞官归隐,侯朝宗拒绝与清廷合作。最终保持了明朝忠臣的晚节。中国古代士大夫在改朝换代时,很看重自身的名节、气节。比如南宋末年的宰相文天祥,不论蒙元如何威胁利诱,都保持浩然正气,凛然不可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吴梅村在这首诗里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气节,还有一诺千金的信义。他为自己的“失节”而忏悔。

解读这首独特的怀古诗,需要了解信陵君与侯嬴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与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他们为了抵抗秦国的吞并,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各自门客达到数千人。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听说这个人有奇才,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个故事,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公元前257年,秦国进攻赵国,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国请求魏国救援。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但中途停兵不进。信陵君准备孤身一人去前线督战,但侯嬴认为,不可行,因为没有虎符即使是魏公子也调动不了军队。侯嬴建议让魏王宠爱的如姬到魏王的卧室偷取虎符。信陵君曾经为如姬报杀父之仇,有恩于如姬。如姬为报恩,果然偷来虎符送给信陵君。侯嬴又认为,晋鄙是老将军,不一定听从信陵君调遣,建议让屠夫朱亥随同前往前线。朱亥是位勇士,在必要时让朱亥击杀晋鄙。侯嬴献计后说,公子与朱亥到前线后,为了不泄露机密,并谢罪于魏王,他选择自杀。后来,信陵君到达前线,侯嬴果然自刭而死。吴梅村在诗歌中完整地叙述了这个故事。

这首怀古吊今之作,既怀战国时大梁隐士侯嬴之史事,又吊友人侯朝宗之事迹。作者何以借“怀古”而“兼吊侯朝宗”呢?因为侯朝宗既与侯嬴同姓,又都是河洛地区人,且又同具肝胆义气。悼念侯朝宗,自然联想到古人侯嬴。

“河洛烽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首联的“烽烟”一词其它版本也有写成“风烟”、“风尘”的,可能是为了避讳清廷的文字狱而修改。首联先点出时代背景:“河洛烽烟万里昏”,明末清初中原大地烽烟万里,先有闯王造反,后有满洲人入关,战乱不息,无数生灵惨遭涂炭。面对这苦难的多事之秋,诗人不禁思潮涌起:“百年心事向夷门”,自然思念起刚刚去世的朋友、河南名士侯朝宗,并联想到战国时代魏国大梁夷门守门人侯嬴,这就将“怀古” 与“吊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时代的感叹、对古人的追忆,隐含于对史事的回顾之中了。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颔联和颈联 描写“怀古” 的具体内容,借隐士侯嬴为魏国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之事,以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和侯嬴、朱亥、如姬的侠肝义胆。这三人都是小人物,却为信陵君办了其他大人物都办不了的军国大事。信陵君实现了救赵抗秦的战役目标,侯嬴信守诺言而自刎。诗人通过对这段史实简洁的描述,使侯嬴的形象既豪迈雄放,又慷慨悲壮。尤其是颈联中的“多见”与“几人”的鲜明对比,不仅生动地突现出侯嬴的肝胆义气,而且倾注了诗人的一腔赞颂之情。诗人在“怀古”之中,透露出 “吊今”之意。因为在诗人看来,侯朝宗在明末动荡之中,积极入复社,严正斥宦宫,抨击奸党,匡扶明室,具有和侯嬴同样的肝胆义气。因而才引出尾联的正面 “吊今”,以侯嬴指代侯朝宗。

“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尾联虽正面吊今,却又不是礼赞式地哀悼,而是对自己 “死生终负侯嬴诺” 的深深自责。清军入关后,吴梅村回故乡隐居,闭门谢客。顺治十年,清廷下诏书请吴梅村入朝当官。侯朝宗致信吴梅村,力劝吴不要出仕,吴回信答应了。然而,吴没有信守承诺,“为世所逼,有负宿诺”,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虽然几年后告假归里,但终以仕清为耻。诗人曾痛心疾首地说: “误尽一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当然就对有负“侯嬴诺”——向侯朝宗承诺不去清廷当官,感到深深的愧恨了。这种愧恨之情,在 “欲滴椒浆泪满樽”一句中得到了真切生动的表现。本来要给亡友祭奠花椒酒,而泪水先已滴满酒樽了······末联的正面吊今,使诗作思念友人的主题更显得深邃、隽永。

吴梅村对自己出仕清廷悔恨交加,终其一生。他在《自叹》、《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遣闷》、《贺新郎·病中有感》等诗词中不断的自我谴责、自我批评。“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吴梅村悔过是真心的,思想解剖是深刻的。知耻,是良知的先导;悔过,是自新的前提。这对于后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如生与死、去与就、取与舍等问题上,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

《怀古兼吊侯朝宗》寓意深刻,情深义重。读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恪守民族大义、民族气节;看重人格操守,名节大于生命;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立身以诚,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知恩、感恩 、报恩,等等。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这些正能量的道德文明,应该继承发展和升华,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注释】

1、侯朝宗:即侯方域(1618——1655年),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详见赏析正文。2、河洛:是指以洛阳为中心、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区。3、夷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的东门被称为夷门,后泛指城门;大梁(今开封)的别称。4、椒浆:是用花椒浸制而成的酒。古代多用以祭神、祭奠亡灵。《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5、樽:古代酒器。

更新于 2024-07-0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