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智慧点亮春晚舞台:揭秘《栋梁》节目背后的学术力量
天大智慧点亮春晚舞台:揭秘《栋梁》节目背后的学术力量
“走中线,挺直脊梁,昂起头,耸立九天。看我的故乡,不卑不亢,神采飞扬……”随着凤凰传奇的歌声响起,2025年央视春晚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节目《栋梁》震撼人心。在不到3分半钟的时间里,节目带领观众穿越1200年的时光,展现了从唐代佛光寺东大殿到明清北京中轴线的12座古建筑瑰宝。
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80多年学术积累的结晶。作为节目的学术顾问,天大建筑学院不仅提供了12份珍贵的古建筑测绘成果,更以其严谨的专业态度,确保了每个建筑细节的准确性。
八十年积淀,铸就专业实力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其前身为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97年,学院正式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多个一级学科的高水平学院。
学院在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古建筑测绘方面,自上世纪40年代初沈理源和张镈先生带领团队开展北京中轴线建筑测绘以来,天大建筑学院就一直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精益求精,打造视觉盛宴
《栋梁》节目的视觉设计以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测绘手稿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提供了包括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太和殿、祈年殿等在内的12个古建筑测绘图,这些图纸不仅记录了建筑的外观,更详细描绘了内部结构和细部特征。
为了确保节目的准确性,天大建筑学院的专家团队与春晚导演组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从建筑术语的使用到结构构造的展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在静帧审查阶段,学院老师甚至对每一根木条、每一个榫卯节点的位置都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创新呈现,传承文化精髓
《栋梁》节目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视觉效果,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现代技术,节目团队将传统建筑的立面、剖面和立体结构完美呈现,让观众得以“穿透”建筑表面,领略其内部结构之美。
这种创新性的呈现方式,既是对梁思成先生等前辈学者工作的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是一切人类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栋梁》节目通过数字化手段,让这些凝固的历史焕发出新的生机。
结语:文化传承的使命
2025年央视春晚的《栋梁》节目,不仅是对中国古建筑美学的礼赞,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专业能力,为节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感受到了一代代学者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懈追求。
正如梁思成先生的外孙女于葵花所说:“让中国传统古建筑走向世界,是外公的夙愿。”《栋梁》节目不仅实现了这一夙愿,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建筑的千年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