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年4.7亿人次,青岛地铁成客运“主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年4.7亿人次,青岛地铁成客运“主流”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qingdaonews.com/wap/2024-02/21/content_23541578.htm

2023年,青岛地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客运量达4.7亿人次,相当于服务青岛市民每人出行45次;客运周转量达49.26亿人次公里,相当于每名青岛市民跑11次全程马拉松。

2023年,青岛地铁运营线路达到7条、318公里,运营车站150座,线网客流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线网平均运距14.93公里,拉近胶州湾东岸、北岸、西岸“七区一市”的时空距离,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出行成为常态。


春节假期期间,地铁站内人头攒动。

公共交通分担率:日均42.73%,最高59%

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地铁是城市引导承载绿色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近几年来,青岛地铁站点增多、线网延伸,绿色出行“主力军”的担当更加凸显。从2019年的15.4%,到2020年的18.4%,到2021年的24.5%,再到2022年的32%,地铁在公共交通(传统公交+地铁+有轨电车)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23年全年,地铁公共交通分担率单日最大达到59%,日均分担率达42.73%,较2022年增长约10个百分点。

坐地铁的人变多了,这与线网通达性密不可分。2023年,地铁2号线海信桥站、1号线西镇站、4号线观象山(市立医院)站等运营线路未开通车站相继投用,3公里运营里程、5座车站、11个出入口投用,西海岸快线全线贯通,地铁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


去年启用的地铁4号线观象山(市立医院)站。

以西海岸快线为例,2023年10月26日,嘉陵江西路站、香江路站正式开通运营,西海岸快线实现全线通车。新开通的两个车站串起了香江路、长江路、嘉年华、融创茂四大商圈,也为在香江路保税港区周边上班的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捷。“香江路站没有开通时,我只能坐公交去井冈山路站乘地铁。”家住在紫金山小区的市民窦美秀表示,香江路站开通后,她直接从香江路站乘车,省下了坐公交转车的时间,方便多了。

平均旅行速度:地铁是地面出行的1.5倍

相较路面交通,地铁的优势体现在哪里?《2023年度青岛地铁运营服务责任报告》给出了答案:

2023年,市民平均乘地铁时间为20分钟,平均旅行速度44.83km/h,是地面出行的1.5倍,每天通勤可节省20分钟,地铁的存在将地理距离转变为准确的时间距离,实现了“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发展”。

从区域现状布局看,环胶州湾区域是青岛城市核心区,人口、资源、政策等要素集聚,是驱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胶州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在青岛地铁线网中,地铁1号线和8号线是青岛畅通环胶州湾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的两条关键线路。地铁1号线、8号线跨山越海,“牵手”四区一市,2023年全年累计运送5231万名乘客跨越东西海岸,助力全市一体化融合发展。


地铁1号线加开的末班车依旧满载。

2021年年底,随着南段开通,地铁1号线全线运营,贯穿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五个区,与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8号线、13号线便捷换乘,实现了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和西海岸新区“接轨”,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速形成,打破了城区发展“边界”。青岛地铁集团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1号线开通后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通勤效率,以往单趟公交需要2个多小时的通勤路程,乘坐地铁1号线可节省时间近1个小时。乘坐地铁1号线通过胶州湾(团岛-凤凰岛)仅需6分钟,相比自驾出行,通勤时间大幅减少。

经过一年多的客流培育,2022年年底开通的地铁4号线运营效能加速释放,客流走廊不断壮大。作为青岛首条横贯东西的轨道交通大动脉,地铁4号线开通后缓解了胶宁高架路、辽阳路等东西向道路的交通压力,提高了主城区出行便利度,成为沿线区域市民上下班通勤的“最优选”。据统计,地铁4号线开通后,有718个出行路径乘车时间缩短,乘车费用减少,减幅最大达50%。


地铁4号线海泊桥(海慈医疗)站营造出浮光潋滟的意境。

2023年,在客运量“井喷式”增长的趋势下,地铁7条线路累计压缩行车间隔19次,市区线路最小行车间隔2分25秒,运力匹配更加精准,市民乘车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年列车正点率99.999%,运行图兑现率100%。青岛北站、台东站首次实现换乘通道“高峰单行”,每天为10万名乘客节省换乘时间,在换乘量同比增加49%的情况下,站内通行更加有序,市民出行更加安全。

地铁“一线牵”,高效串联“铁公机”

建设内联外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推进地铁、铁路、机场等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融合,提高多式联运的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目前,青岛交通枢纽集疏运交通方式总体呈现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的特点,轨道交通在旅客集疏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7月,铁路红岛站投用,青岛地铁线网与1座机场、6座火车站、5座长途汽车站实现“无缝衔接”,成为串联整座城市交通网的“活力动脉”。

推动多网融合,运力匹配、运营时刻的衔接十分关键。青岛地铁注重交通枢纽衔接,6座火车站每天到发的近600列次火车中,地铁运营时间覆盖99%,创历史新高。其中,青岛北站首次实现国铁与地铁双向衔接全覆盖;机场每天到发的近600架次航班中,地铁运营时间覆盖86%,为历年最高,城市交通内外衔接覆盖更广。全年地铁8号线共服务617万名乘客往返机场,开行约1500列次机场直达快车,28分钟的运行时间让胶东机场不再遥远。2023年,胶东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142万人次。按此数据测算,约有28.8%的旅客是通过地铁往返胶东机场的。

青岛地铁在青岛北站、青岛站、红岛站、胶东机场站等交通枢纽站推出特色“绿波畅达”服务,提供绿色通道、预约乘车、休息等候、行李打包、行李运送、拾遗邮寄等全流程服务,让四海宾朋感受到“青岛温度”。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有超过六成、最高日达九成以上的铁路旅客选择乘坐地铁出行。

串联多处景点,坐着地铁“畅游青岛”

面朝广阔大海,背倚巍巍崂山,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产业资源,正在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但青岛的旅游景点分布相对分散,对游客来说,各处景点之间的出行便利度事关旅游品质和出行体验。

目前,青岛地铁线网能“直达”包括崂山风景区、栈桥、石老人海水浴场在内的40余个景点,大学路网红墙、泊里大集等网红打卡地也可通过地铁前往。在地铁的加持之下,每逢旅游季,青岛的旅游客流与线网客流总能实现“双向奔赴”。

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青岛地铁线网客流达全年乃至历史最高峰,单日客运量连续4日创新高,并在5月1日实现了224万人次的单日最高,线网全部7条线路、三分之二车站(102座)单日客运量刷新历史纪录。青岛连续5年季节性延时,成为全国唯一覆盖假期、全线网、首末车均延时的城市。旅游季期间,推出“特色引路条”“临时休息区”“物品临时寄存”“拾遗物品快递”等特色服务举措,向万余名游客释放“好客山东”的热情。

契合智慧出行趋势,青岛地铁积极打造数智化出行新模式。2023年,地铁App累计注册量达1452万户,平均为每位乘客节省10%的出行时间,单日使用率首次突破53%。实现十城互联互通,异地使用次数达55万次,让跨城出行更便捷。票种也在持续丰富,增加离线码、同行码、电子一日票、电子三日票、鲁通码5类票种,满足家庭游、短途游各类乘客群体的出行需求。

今年,在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新晋5A级景区的背景下,青岛地铁App上线新的电子票种——青岛地铁&海上巴士全城通日票,助力国内首创的海上巴士1号航线大年初一首航。市民游客购买激活后,可在有效期内单人不限次数、不限里程乘坐青岛地铁和海上巴士游船。短短一个春节假期,已有千余名乘客购买了“全城通日票”,全方位、多角度感受青岛地铁的便捷畅达和青岛旅游的独特魅力。

此外,青岛地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进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应用落地,在完成全国首发两站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购票无网、无电支付,解决乘客手机无电、无网的支付难题。

一条条地铁在城市中穿梭,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地下通衢”,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一座座地铁车站遍布街巷,成为城市的“流量入口”,释放出澎湃的发展活力。有理由期待,地铁将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更强劲的动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