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调节:告别“五劳七伤”
中医情志调节:告别“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是中医术语,出自《黄帝内经》,用于概括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对身体的损害。这一概念强调了过度劳累和不当行为如何影响健康,并与中医的整体养生观念紧密相关。
五劳七伤与情志的关系
“五劳”指的是五种因长时间过度活动导致的身体损伤:
- 久视伤血:长时间用眼会耗损肝血,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睛干涩。
- 久卧伤气: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 久坐伤肉:久坐不动会影响脾脏功能,导致肌肉松弛、食欲减退。
- 久立伤骨:长时间站立会损伤肾脏,引发腰腿疼痛等骨骼问题。
- 久行伤筋:过度行走或运动易伤及肝脏,引起筋骨酸痛、疲劳。
“七伤”则指情绪和生活习惯对五脏的伤害:
- 大饱伤脾:过量饮食加重脾胃负担,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 大怒伤肝:情绪暴躁会引发肝气郁结,影响生理功能。
-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过度负重或潮湿环境容易损伤肾脏。
- 形寒饮冷伤肺:受凉或食用寒性食物会损害肺部健康。
- 忧愁思虑伤心:长期忧虑会削弱心脏功能,引发失眠、健忘等症状。
- 风雨寒暑伤形:恶劣天气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 恐惧伤志:极度恐惧会降低免疫力,使人更容易生病。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不仅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还与七情密切相关。例如,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因此情绪的抑郁、愤怒等情志变化最易影响肝脏功能;心主神明,主管人的精神活动,过度的喜悦或激动则可能导致心神不宁;脾主思,过度思虑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了解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情志调养。
中医情志调节方法
中医情志调节的方法包括心理调整、情感疏导、放松训练,以及传统的中医手段如针灸、推拿、药膳等。现代情志调养方法也日益丰富,如音乐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咨询等,与传统中医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促进身心健康。
传统中医情志调养法
中医传统的情志调养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药膳等。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节情绪、改善情志的目的;推拿则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放松肌肉,舒缓紧张情绪;药膳则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具有安神、镇静、疏肝理气等功效的中药,制作成美味的药膳,以达到调养情志的效果。现代情志调养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情志调养方法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音乐疗法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运动疗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理韧性;心理咨询与治疗则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调节情绪,解决心理问题。现代情志调养方法与传统中医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五音疗法
五音疗法是以中医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遵循“道法自然”理念,结合中国古典音乐,在临床诸多疾病中起到神奇的疗效。通过适合的音乐,调节自身情绪,改善人们异常的情绪波动,使心情平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改善机体健康状况的良好作用。
- 角调,乐曲爽朗动听,旋律生机盎然,能调节肝胆的疏泄,促进全身气机的舒展,使得气血畅通,肝不足者宜春季多听,曲目推荐:汉族名曲《胡笳十八拍》。
- 徵调,曲调轻松欢快,曲式构成层次分明,能调节心脏功能,以养心阳,助心气,夏季宜多听,笛子演奏能带来心灵上的愉悦感,使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情绪的调节,曲目推荐:笛子名曲《紫竹调》。
- 宫调,乐曲风格沉静悠扬,犹如“土”般宽厚结实,能调节脾胃升降,健脾养胃,脾胃弱者宜夏季多听,曲目推荐:《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
- 商调,乐曲曲调高亢雄伟,具有“金”的特性,能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肺气虚者宜秋季多听,曲目推荐:古筝《阳春白雪》。
- 羽调,乐曲曲调哀怨凄凉,具有“水”的特性,能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肾气虚者宜冬季多听,曲目推荐:古琴《梅花三弄》。
现代人如何预防五劳七伤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自愈力的发挥。
合理饮食: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全面,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等不健康的食物。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食物,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薏米等,增强脾胃功能。同时,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中医推荐的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调和脏腑功能,是增强自愈力的良好选择。
- 如果总感觉头晕头痛眼睛干涩,试试八段锦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式。所谓“五劳”主要指肝心脾肺肾,因饮食失调、活动过度等影响产生劳损;“七伤”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指机体产生过激、过长的情绪刺激。此式通过“往后瞧”的动作,让五劳七伤回归至平衡状态,防止五脏过度劳伤和七情过度变化对身体的不好影响,有效改善颈椎病、高血压、视疲劳等症状。
- 如果长期久坐不动总感觉肩颈酸痛?试试八段锦之“左右开弓似射雕”式,有效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 如果腰酸背痛甚至弯不了腰,试试八段锦之“双手攀足固肾腰”式,此式通过腰的前俯和背的伸展健固腰肾,疏通经脉,调理气血。
- 如果脾胃虚弱消化不好,试试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式,调理脾胃,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四肢酸痛的症状。
- 食疗方案
- 若怔忡不安、失眠、泄泻等,可取小麦50克、桂圆肉15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共煮成粥,起锅时加适量白糖,每日2~3次温服,可养心安神、补中益气。
- 取金银花15克先煎,滤出汤液,与山楂30克、鲜藕60克、大米250克共煮成粥;或将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甘草1克浸泡30分钟再煮30分钟,加菊花10克煮3分钟,代茶饮,均可清热平肝。
- 热油起锅,爆香蒜头(8瓣),下入牛腩350克爆炒片刻捞出;锅中加天椒、豆豉爆香,再下入鲜紫苏叶5片(切丝)、牛腩,加水没过食材,中火焖至牛腩熟软,调味即可。紫苏、辣椒、大蒜、豆豉均可温肺散寒,又可芳香化湿,再加牛腩温阳补益,是养生扶正防病的不错选择。
- 重体力劳动者容易腰部气血不畅,可取三七12克(打碎)、生地30克、大枣4个、瘦猪肉300克,煮沸后改小火煮1小时,隔日一剂,能够活血化瘀止痛。
- 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取金樱子30克煎煮取汁,加入芡实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改善肾虚精关不固引起的遗精滑泄,以及脱肛、子宫脱坠等病症。若取金樱子12克、黄芪20克洗净,加水煎煮1小时,代茶饮用,还可温肾健脾、固精化浊。
- 取生姜1~3片、紫苏5克、绿茶或红茶3~5克加开水焖泡,调入适量蜂蜜,制成玉颜姜紫茶,日常保健每周1次,寒湿症状明显者一周可用1~2次。
- 穴位按摩
关冲+少冲。出现头晕头痛、口渴、恶心欲呕等中暑症状时,可用指甲掐压关冲穴(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少冲穴(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有一定力度,感到发麻胀痛,30~60秒后换另一侧。
在养生时,我们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适量摄入,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节的交替、冷暖,适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顺乎自然。这些都是强身健体,预防“五劳七伤”的必要措施。
欧阳修曾云:“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传说苏东坡给自己的饮食立下一条规矩:每顿酒量不过一蛊、肉不过一碟。即使是款待贵宾,肉菜也不超过3种。东坡云:“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如能长期坚持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又何惧“五劳七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