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大&移动联手,AI鉴伪黑科技曝光骗子真面目
杭州电子科大&移动联手,AI鉴伪黑科技曝光骗子真面目
2024年9月,杭州公安通报了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有不法分子使用人工智能换脸大模型突破头部平台人脸认证,窃取用户隐私信息。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AI安全的警钟,也凸显了AI鉴伪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技术:从被动检测到主动防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乔通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扩展通用对抗性(SUA)水印技术,将AI鉴伪从“被动检测”提升到“主动防御”新阶段。
传统的AI鉴伪技术主要依靠事后鉴别,即在AI生成内容传播后进行检测和识别。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难以及时遏制伪造内容的传播,且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而乔通团队的SUA水印技术则实现了事前防御,通过在需要保护的视频、图像或语音素材中嵌入特殊水印,当这些素材被用于AI加工时,水印会触发“引信”,直接破坏生成后的内容。
这一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SUA水印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与以往单个水印只能针对一种模型不同,SUA水印无需基于所有伪造模型进行重新训练,就能有效防御多种AI伪造手段。大量实验证明,这种水印不仅能节省算力,还能显著提高主动防御效果。
实际应用:为金融安全筑起防火墙
在金融领域,AI鉴伪技术的应用尤为迫切。乔通团队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将AI鉴伪技术应用于人脸识别系统,开发出一套能秒速级识别AI图像及视频的鉴伪系统,准确率高达95%以上。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脸活体检测环节,乔通团队建议增加一道无形的核验环节。这套系统不仅能快速识别出AI生成的虚假图像和视频,还能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欺诈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大型银行,地方中小银行在防伪技术投入上相对不足,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乔通团队正与地方公安、小型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定制化技术,为这些机构装上“火眼金睛”,提升其风险防控能力。
未来展望:商业化前景广阔
面对日益严峻的AI安全威胁,乔通团队正积极与企业对接,探索商业化模式。他们开发的AI鉴伪技术已应用于中国移动自动化PS鉴伪服务等多个实际场景,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乔通看来,AI鉴伪和深度伪造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伪造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这要求AI鉴伪技术必须持续创新和突破。他呼吁更多机构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AI鉴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筑牢AI时代的网络安全防线。
当前,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已暴增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数量增长了1000%。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乔通团队的AI鉴伪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应对方案。通过变被动为主动,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鉴伪效率,更为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应用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鉴伪技术将成为守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