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千年羌歌》字幕翻译:如何结合非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翻译
纪录片《千年羌歌》字幕翻译:如何结合非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翻译
视频翻译是一项特殊且需求不断增长的工作。在全新栏目“好片共赏”中,我们邀请大家一同欣赏上外高翻学院笔译团队所承接的外宣译制片项目,看中国如何与世界互动,探讨视频翻译的策略。
《千年羌歌》: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
羌族文化在汶川大地震中遭遇重创,亟待保护。这次,摄制组来到森林深处的大尔边村寻找天籁——“羌族多声部”,观赏村民们歌舞咂酒的山神祭祀仪式,听民族音乐家汪静泉分析羌族歌曲的音乐价值,看当地著名歌手毕曼组合教年轻人唱民歌。羌族民歌的美如此具体而迷人……
结合非文本信息 合理解读原文
要合理解读原文,除去文字本身,译者往往需要结合非文本信息综合考虑,在外宣译制片中更是如此。外宣片涉及的非文本信息可以是相关背景知识,可以是视频的整体氛围,可以是一闪而过的画面,可以是受访者的肢体动作和语音语调……这些信息都有待译者用火眼金睛去发现。
案例一
原文:月亮挂在山顶,像火团一样光焰闪闪。杯中故事随风流传,又见大漠莽原。
译文:The lyrics say: The moon is full high in the air,gleaming bright everywhere. We drink and talk all night,wondering what life was once like on those grand prairies.
这是一首反映民族迁徙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十分有画面感,如何让译文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首先,要传递民歌蕴含的情感便要了解其背景:两三千年前,羌族从西北高原迁徙到四川,途中创作了这首歌。
接着解读原文,月亮“像火团一样火焰闪闪”是一个较为夸张的比喻,带着羌族粗犷的民族风情,但直译未必能达意:英文中将月亮比作fireball的意象并不常见,且该词有“爆炸”“破坏”等负面隐喻义,不符合歌词的氛围。译文舍弃这一意象,描述画面的用词虽简单,但保留了宁静之美。
后半句意思较为模糊,需要结合“民族迁徙”的背景信息,将语义补充完整:月光下羌族祖先饮酒畅谈,讨论着他们曾生活的大漠莽原。译文用清晰直白的语言描绘了这一画面,同时使用第一人称we而非ancestors,更符合歌词的语境,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案例二
原文:1000多年后,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中我们又听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呼唤。
译文:A thousand years later,the music that belonged to the ancient Qiang people comes to our ears from this remote place.
同样,先介绍背景信息供大家深入理解原文:前文讲述了一千年前,中国西北部会唱民歌的氐羌族消失于唐朝战乱之中。所以原文“又听到古老民族的呼唤”指的是古羌族民歌重现江湖。
原文用词较为艺术,也更有打动力,但翻译字字对应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古羌族人在呼唤什么,他们真的在呼唤吗?因此,译文显化了“呼唤”的真实含义——“古羌族民歌”。
此外,原文加粗部分的主体为“我们”,译文主体则改为the music,进一步突出了民歌的主题,也暗含“出人意料”的意味。
案例三
原文:这个地方你可以换气了,然后,她就已经起来了,这是一个地方,而且最后,那,那,那个声音,你们自己都能看得到那个声音,从云中穿过去,翻过去山了,就这样唱。
译文:After singing that, you can take a breathwhile she begins to sing. You should alsopay attention to the end of the song. You may virtually see that sound flying through the clouds and climbing over mountains.
本段是成名后的歌手仁青(毕曼组合成员)在指导想学唱歌的年轻村民。
同样,要理解这句话,要先了解羌族多声部唱法的基本特点:两个声部相互独立,相互交替,互相找换气点,即一个人换气时,另外一人绝对不能换气。由此,结合仁青解释性的肢体动作,原文“她起来了”就是指她换好气开始唱了。
再看原文,可能另一处加粗仍不易理解,因为口语中的省略和重复比较多,需要结合说话人的语音语调进一步解读。仁青重读了“而且最后”,同时亲自演示了最后一句该怎么唱,表示希望大家注意收尾部分的演唱。
案例四
原文:我说你们不要喝酒,你们虽然唱的是酒歌,但是不要喝酒,喝酒了控制不住的。
译文:I tried to dissuadethem from drinking. Althoughthey were going to sing a drinking song, I thought it was better not to drink because theymight lose control of their emotions.
原文是民族音乐家汪静泉说,他曾告诉过仁青和格洛两兄弟(毕曼组合),上台前即使再紧张也不要喝酒,不然会影响发挥。
细心的读者应该发现了译文中人称代词的转换,这也基于外宣片采访模式这一非文本信息,片中不是汪静泉在和兄弟俩对话,而是他们在同时接受采访,将译文处理成第二人称的对话会产生歧义。
羌族是“云朵中的民族”,拨开缭绕的云雾才能见其美丽。非文本信息恰似层层云雾,随意而变,随境而转,穿过这些云层才能在翻译中“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