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内脏之谜:为什么日本人乐此不疲,中国人却敬而远之?
鲍鱼内脏之谜:为什么日本人乐此不疲,中国人却敬而远之?
被誉为“餐桌上的海珍之冠”,鲍鱼在中国人心中一直与珍贵、高奢等词汇紧密相连。无论是鲜鲍鱼还是干鲍鱼,都因其高昂的价格而令人望而却步。然而,在食用鲍鱼时,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鲍鱼尾部的黄黑色部分究竟是什么?是否可以食用?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吃,而中国人却往往选择去除?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干鲍鱼价格昂贵,许多人转而选择相对便宜的鲜鲍鱼。在处理鲜鲍鱼时,一个关键步骤是将鲍鱼肉从壳中取出,并去除鲍鱼嘴。然而,还有一个黄黑色的部分常常让人犹豫:这到底能不能吃呢?
事实上,大部分贝类都拥有的黄黑色“黄”实际上是内脏。由于鲍鱼主要以海藻为食,其内脏呈现出黄中泛黑、黑中带黄的颜色,令人望而却步。而鲍鱼的排泄物则位于尾部,呈绿色。
鲍鱼的“黄”能否食用?答案是:可以,但需谨慎。鲍鱼内脏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中国,为了确保安全和口感,人们通常会将内脏去除。而在日本、韩国等地,人们则倾向于保留这部分,以保持鲍鱼的完整风味。
那么,究竟是哪种做法更正确呢?这取决于个人是否敢于尝试鲍鱼内脏。鲍鱼内脏实际上是一个包裹了多种“内脏团”的结构,其中最影响口感且含有毒素的是鲍鱼的中肠腺,也就是鲍鱼肝。
鲍鱼肝与河豚肝类似,味道浓郁鲜美,但往往含有毒素。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鲍鱼肝的滋味可以非常鲜美浓厚,口感极佳,甚至可以制成鲍鱼肝蘸料,为其他食材增添风味。在日本和韩国,不乏将其视为堪比鹅肝的美食。
鲍鱼肝不仅口感独特,还富含蛋白质、牛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日本老年人尤其偏爱鲍鱼肝,它也常出现在高档日料店的菜单上。有人认为,鲍鱼肝最适合孕妇食用。
在日本,鲍鱼内脏会被单独取出,处理干净后直接生食。高级厨师还会将鲍鱼内脏研磨成泥,加入少量山葵调味,蘸着鲍鱼肉食用。韩国人则喜欢将鲍鱼肉切块,与鲍鱼内脏一起煮成粥。
鲍鱼内脏中的毒素如何处理?这种毒素具有“光敏性”,也就是说,如果食用后暴露在阳光下,鲍鱼肝中的毒素很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和毒性反应,导致皮肤红肿过敏。但如果避免光照并充分休息,中毒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这是因为鲍鱼毒素是海藻叶绿素衍生物的分解产物。鲍鱼食用海藻后,海藻中的毒素会积累在鲍鱼肝中,具有光化学活性。幸运的是,这些毒素并非全年都在鲍鱼肝脏中积累,通常在春季2-5月份,鲍鱼肝积累的毒素较多,不适合食用。
然而,日本人食用鲍鱼时似乎并不太在意季节和毒素含量。也许是因为长期食用产生了抗性,或是日本厨师有独特的料理方法,总之,日本人食用鲍鱼时一定会保留并品尝鲍鱼内脏。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贵的鲍鱼品种正是日本网纹鲍。一只四头的干制日本网纹鲍可以卖到上万元的价格。这种鲍鱼主要流通于中国的粤港澳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其腰圆背厚、裙边有珠料等特点,成为干鲍收藏界的顶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