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的传说与文化影响
何仙姑的传说与文化影响
此一行,我们行遍了增城。也收集了不少增城的历史、故事甚至传说,然而我们慢慢也发现,不管是什么历史或者神话,都绕不开八仙之中唯一一个女仙-何仙姑,因为这里便是何仙姑的家-增城小楼镇
何仙姑形象
仙姑是治世渡生得八仙之一,在华夏中国世界广有信众。西安建有八仙宫,在泰山王母池等处亦有香火。自唐宋以来,有关何仙姑与吕洞宾得事迹,载世颇多。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于人情得女仙。因此,庙会活动——"何仙姑诞",各地庆者甚重,广州得增城庆祝诞期,是太阴历:三月初七。
何仙姑雕塑
仙姑传说
吃桃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
吃云母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的女儿,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2],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挂绿荔枝
据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为吃南方鲜荔枝,下令各驿站快马加鞭地传送荔枝,因而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而荔枝之王的"增城挂绿",则由于是沾上了何仙姑的"仙气"而享誉天下。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说,"挂绿荔枝,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其奇特之处是,此荔枝从蒂部到顶部都带有一道绿色的线痕,故叫"挂绿"。这颗荔枝树在广东增城一果园里,何仙姑偶然间来到荔枝树下乘凉,将其绿色腰带顺便挂在了树上,此树因此感染出了"仙气",而结出"挂绿荔枝",其果实鲜美爽口,深得食家们的推崇,名声顿时远扬。
文化衍生
作为八仙之一,我国历史上少不了何仙姑的影子,相关文学作品有《何仙姑祠》、《颂古十六首 其四》、《题何仙姑旧居》、《何仙姑赞》、《题何仙姑祠》、《题何仙姑祠》、《题何仙姑祠》、《东游记》、《邯郸记》,与我国文学发展牵扯极深。到了现代,各种影视作品中也包含她的影子,包括但不限于《八仙过海》、《杨家将》、《何仙姑》、《西游记》等等
文化影响
民间宗教利用何仙姑的影响宣扬其宗教教义,确立了何仙姑的宗教圣者形象;民间艺人则借何仙姑传说宣讲民众的世俗欲求,淡化了其中的宗教色彩。
何仙姑加入八仙,不仅和全真教的发展有关,更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蓬勃兴起有关。戏曲对何仙姑在八仙中地位的巩固以及故事的流传,起了关键作用。何仙姑给八仙增添了不少的世俗色彩。
何仙姑云游世界,漂洋过海,时时处处为黎民众庶排忧解难,扶危济困,表现了她救人济世的神仙法度与博大胸怀,给世人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享受。
何仙姑被认为可以带来福德的神仙团体,是团体中的唯一女性,能够跻身于八仙之列,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