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的持久战:如何以弱胜强扭转抗日战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的持久战:如何以弱胜强扭转抗日战局?

引用
网易
5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C13U1E0556AWOK.html
2.
http://www.dangjian.cn/jdcd/2024/12/17/detail_202412177006040.html
3.
http://www.1937nanjing.org/xueshujiaoliu/xueshuyanjiu/2022/1014/5129.html
4.
https://drc.xizang.gov.cn/gfdy/gfdy_jmtd/202404/t20240401_410125.html
5.
https://m.krzzjn.com/show-1232-142272.html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这篇演讲不仅科学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重要论断,更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

01

持久战理论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全面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他指出,中日双方存在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 敌强我弱: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在这些方面都不如敌人。但毛泽东强调,只要运用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能在一定阶段实现力量对比的变化,最终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2. 敌退步我进步:日本由于内外矛盾,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冒险战争,其战争具有退步性和野蛮性。而中国则处于进步状态,解放运动锻炼了中国人民,使得抗日战争在进步的基础上获得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

  3. 敌小我大:日本国度小,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难以支持长期战争。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4. 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失道寡助的,虽然能得到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遇到的国际反对力量更大。而中国战争的进步性和正义性获得了国际广泛援助。

基于这些特点,毛泽东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并提出了战胜敌人的具体方法:

  • 发挥自觉能动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指挥员成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
  • 坚持统一战线: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进行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认为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就无法取得胜利。
  • 努力作战多打胜仗: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最终实现战略反攻。
02

持久战理论的提出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北平和天津,随后发动淞沪会战,攻占上海,直逼南京。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国内出现了两种错误观点:“亡国论”和“速胜论”。前者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后者则寄希望于国际干涉和苏联出兵,主张速战速决。

为了批驳这两种错误观点,毛泽东决定撰写《论持久战》。他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分析,以及对战争规律的科学把握,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这一理论不仅回应了全国人民对抗战前途的关切,更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方向。

03

持久战理论的实施效果

《论持久战》发表后,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它不仅指导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也影响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战意志。在实际抗战中,持久战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

  • 敌后战场的开辟: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有效牵制了日军兵力。
  • 统一战线的巩固:国共合作持续发展,全民族抗战局面得以维持。
  • 政治动员的深入:通过广泛的政治动员,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被充分激发,为抗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日本军政界也对《论持久战》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译介和研究这一理论,试图破解中国抗战的战略意图。然而,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论持久战》本身就是无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会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

04

持久战理论的历史意义

持久战理论不仅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军事哲学思想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 战略预见性:毛泽东对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
  2. 人民战争思想:强调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战争的伟力,对现代战争理论仍有重要启示。
  3. 辩证思维: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战争问题,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持久战理论所蕴含的战略智慧和辩证思维,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它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