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真的能治愈心情吗?科学解读Omega-3与情绪的关系
吃鱼真的能治愈心情吗?科学解读Omega-3与情绪的关系
近日,某综艺节目中演员刘晓庆坚持吃鱼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称赞她情绪稳定,能够坚持表达自己的诉求。你可能不知道,爱吃鱼和情绪之间真的有联系。多项研究发现,爱吃鱼真的能让人减少攻击性,保持情绪稳定。
Omega-3脂肪酸:大脑的守护者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获取。主要有三种类型的Omega-3:存在于植物油中的α-亚麻酸(ALA),以及主要存在于鱼类和海鲜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脂肪酸在维持大脑功能、保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减少全身炎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Omega-3因其心血管益处广为人知,比如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脏病风险。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它们同样重要。研究表明,Omega-3可能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这可能与其抗炎特性和对大脑健康的维护作用有关。
最近的几项啮齿动物研究显示,将这些脂肪酸纳入饮食可以帮助抵消慢性压力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关键发育期。Omega-3在富含脂肪的鱼类如鲑鱼和金枪鱼中最为丰富,植物来源则包括亚麻籽、核桃和奇亚籽。
研究作者Tatyana Strekalova和她的同事们想要探索,让年轻小鼠长期暴露于压力环境中,是否会引发类似于人类的焦虑和抑郁行为,以及通过饮食补充Omega-3脂肪酸是否能够预防这些症状的产生。通过暴露在超声波频率下,小鼠经历了模拟情感压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研究压力引发的抑郁症的常用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状况在人类中的发展过程。
实验使用了40只C57BL/6雄性小鼠,每只1个月大。这个品系的小鼠因其基因均一性及对饮食相关病症的敏感性(如肥胖和糖尿病)而常用于研究。它们经常被用于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因此非常适合这项实验。小鼠被单独饲养,拥有无限量的食物和水供应。
研究人员将小鼠分成四组,每组十只。一组作为对照组,接受普通饮食且不暴露于压力。第二组接受为期21天的慢性超声波压力暴露,但不补充任何Omega-3。第三组则接受Omega-3脂肪酸的饮食补充,但未暴露于压力。第四组既暴露于压力,又摄入Omega-3补充剂。补充剂每天提供0.55毫克/千克的EPA和DHA,这个剂量是人类推荐摄入量的适当比例,经过计算适用于小鼠。
在21天的压力暴露期结束后,小鼠进行了几项行为测试,用以评估与人类抑郁和焦虑相似的症状。这些测试包括蔗糖偏好测试(评估快感缺失,即对愉快活动失去兴趣)、新笼测试、黑暗-光明箱测试和开放场测试(用于测量焦虑和探索行为)。一旦行为测试完成,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了安乐死处理,并分析了它们的血液和组织样本,以评估压力和Omega-3补充的生物效应。
暴露于超声波压力但未接受饮食补充的小鼠表现出显著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它们减少了蔗糖的摄入,显示出快感缺失的迹象,并且在测试中探索行为明显减少。此外,它们的血液样本显示出皮质酮水平升高,这是一种与压力反应相关的激素。
研究人员还检测到大脑中TNF和白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增加,这两者都是炎症标志物。大脑中的炎症与各种神经疾病有关,可能加剧抑郁和焦虑等状况。基因表达的增强表明慢性压力在这些小鼠体内触发了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大脑功能和行为的改变。
与之相比,暴露于压力但接受Omega-3补充的小鼠则未表现出相同程度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它们继续饮用蔗糖,表明它们较少受到压力引发的快感缺失的影响,并且在测试中更加自由地探索环境。它们的皮质酮和炎症标志物(包括TNF和IL-1β)水平也低于未补充Omega-3的压力组小鼠。
这些发现表明,Omega-3脂肪酸可能通过减少大脑中的炎症,起到保护作用,减轻慢性压力的有害影响。有趣的是,即使是那些未暴露于压力但接受Omega-3补充的小鼠,也比对照组表现出更少的焦虑行为,凸显了这些脂肪酸的广泛心理健康益处。
“慢性Omega-3摄入在超声波诱导的小鼠青少年抑郁模型中,抵消了类似抑郁和焦虑的行为。这些效应可能源于补充剂的抗炎特性,表明其在治疗青少年抑郁中的潜在应用,”研究作者总结道。
研究展示了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对暴露于慢性压力的小鼠的保护作用。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项研究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并非人类。尽管小鼠和人类在生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效果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人类患者,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认Omega-3补充剂在人体中的同样益处。
哪些鱼类Omega-3含量最高?
根据研究数据,以下鱼类的Omega-3含量较高:
- 三文鱼:富含EPA和DHA,是Omega-3的最佳来源之一
- 金枪鱼:特别是蓝鳍金枪鱼,Omega-3含量很高
- 沙丁鱼:小而营养丰富,Omega-3含量很高
- 鲑鱼:野生鲑鱼的Omega-3含量高于养殖的
- 鳕鱼:尤其是阿拉斯加鳕鱼
- 鲱鱼:Omega-3含量丰富
- 鲨鱼:但要注意汞含量
- 鲳鱼:Omega-3含量较高
- 鲈鱼:淡水鱼中Omega-3含量较高的品种
- 鳕鱼:富含Omega-3,但要注意来源
如何科学食用鱼类?
- 摄入量建议:
- 每周摄入280g~525g海产品
- 推荐每周吃鱼2次或300~500克
- 注意不要超过肉类食物总推荐量
- 选择建议:
- 优先选择中上层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
- 底栖鱼类如比目鱼、鲷鱼也可适量食用
- 避免食用汞含量高的鱼类,如大西洋马鲛鱼
- 食用方法:
- 鱼头:富含Omega-3,适合蒸制或炖汤
- 鱼身:优质蛋白质含量高,适合红烧或清蒸
- 鱼杂:营养丰富,可做成鱼杂火锅
- 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可凉拌或油炸
- 鱼骨:适合油炸后食用
- 鱼汤:富含游离氨基酸,可做调味料
- 注意事项:
- 细嚼慢咽,选择刺少的鱼类
- 海水鱼一般肌间刺少,相对安全
- 不要尝试用馒头或醋处理鱼刺,应尽快就医
结语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Omega-3脂肪酸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通过每周食用2-3次鱼类,不仅可以改善心情,还能保护心血管健康。不妨从今天开始,将鱼类纳入你的日常饮食中,让美味与健康兼得。